薄荷清欢 著

前情提要:
莫双颖动用了私人关系江海潮帮文若梅。借机二人吃了顿饭。这些年,莫双颖一直是一个留守太太,她先生方见君由广州到美国,不是没有邀请她同往,是她舍不得这样一份现世安稳。两地,再好的感情也是远水救不了近火。博客成了他们交流地之一。但是网友清风明月比方见君更关注那个博客。此人便是著名才子江海潮。中年人摊上这样的感情,便是老房子着火。但因为有江海潮这个坚强后盾,莫双颖才不怕呢。
莫双颖接到婆婆要来的电话,马上打电话给商丽华倾诉:“你看看我受的什么罪,一个人带孩子工作,还要把老人送到我跟前来照顾。他说打三万块钱过来。当我是保姆啊,我可是职业女性,不行不行,你要救我。”
“莫大主编,你要我怎么救你啊?”对于莫双颖,商丽华是深表同情,也是不能理解的。她为什么不去美国,和自己的先生在一起?她在这里坚守,难道就为了一份工作?
商丽华觉得女人向来只有自己救自己,有些事情,必须自己想明白。比如她自己,她不也在想明白的过程中吗?每个人的生活都有不为人知的一面。
只是她不是那种拿自己家庭说事的女人。即使是对最好的朋友,她也只会说冰山一角。生活,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她虽然不愿意求人,但很愿意帮人。特别是对莫双颖,她更有一份说不清道不明的亲近感。
“这段时间,就不要在时间上卡我了。工作上的事,我做完就算。我真的要忙死了。还有,哪天有空,我们中午一起去吃大餐。我知道有家新开的自助餐厅,哪天早上不吃东西,我们一起去啊……“
商丽华没有办法拒绝。一是权利之内,二是莫双颖太可爱了。她会撒娇,一把年纪了,但撒起娇来毫不造作。她就不会。
商丽华在这点上和绝大多数女性是不同的——她不嫉妒那些比她美好的女性,并且愿意与之交往,向她们学习。这其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她相当自信,所以没啥好嫉妒别人的。她认为自己就是最好的那款。
其实莫双颖还想问商丽华另外一件事。但是想了想,她一定不会同意的。先斩后奏吧。她不想和她发生正面的冲突。她要让商丽华知道,无论发生什么事,她都是站在她这一边的。她都是她的人。
晚上,莫双颖收拾家里,客房铺好新床褥,她是方家公认的好媳妇,里里外外一把手。忙里偷闲,她问江海潮,网上的大V联系得怎么样了,选的是谁?江海潮说,此人既要是集团内的,又要游离于这个事件中心之外,还要有一定的社会知名度和网络影响力,人,他已经想好了。东西准备好了没?一旦准备好,马上引爆。
莫双颖马上打电话问文若梅:身体好些了没有?晴蓝的稿子给你了没有?
文若梅说她白天刚刚抽了腹水,不能躺着只能靠着,难受死了。好在老公给她买了一个小笔记本电脑,不那么难受的时候,她可以写点东西。
“我的天哪,你还写什么?书也快好了。你就好好养病。”莫双颖心疼死了,这个女人什么时候了还这么拼。
“这不是病,这是命。我这一生写尽人间无数悲欢,自己却一个悲剧。我希望儿子的人生是个喜剧。男孩子,糊一些。我现在的文字,都是给他的,还有他未来的岳父岳母,他未来的媳妇,信写好后,我会给我弟弟。娘舅为大,希望我弟弟在儿子人生的关键期,能把信交给他和他以后的亲人们,也为是我尽了为娘的心了。”电话里,可以听到文若梅咳到喘。
“你真是一个称职的好妈妈,做你的孩子是有福气的。你的爱太伟大了。”
“晴蓝的稿子我看了,写得挺好的。这丫头潜力不错。好好打磨一番,说不定可以成大器。我是不行了。她是当之无愧的主笔。不过要是老子能多活二十年,一定和她争下去。“文若梅就是条女汉子,她也可以精致,也可以优雅,也可以当女汉子,不过她大多数时候是女汉子。同样被生活逼成了女汉子的莫双颖很是心疼她。所以她大笑也好,她粗口也好,在她看来,都是美好而自然的。
“你把晴蓝的稿子发我邮箱一封吧。我还没有看到呢。”
当莫双颖说出这话,她的内心是下了很大的决心。她当然知道这么做的后果是什么。但是她会计划好每一个细节,不得罪商丽华,保护好自己,还可以顺便给心头之患一个重撞。这是一石二鸟的事。
那天晚上,莫双颖看了几遍那篇稿子。更加坚定了心中的决心。她把稿子一字未改地发给了江海潮。
这个夜晚是个分水岭。莫双颖看到了,一个女人最重要的是活好自己,不留遗憾。再有才华又如何,命没了,孩子都不知道帮谁白养了一场。
在莫双颖活好自己的计划里,当然是有江海潮的,她不想未来的人生和他分开。无论是以什么身份。在这个夜晚,她恨两个人,一个是文若梅的职场劲敌艾晴蓝。她凭什么顺风顺水?不过是因为她的人生还没有开始。一个女人,没有结婚,她的人生就还有无限的可能。可谓是前途无量。另一个人当然是江海潮的老婆,她也认识她,这么好一个男人,活生生被她糟蹋了,却还霸着那么个位置。
这样的恨,当然不是什么恨得深仇大恨的恨。是恨得牙根痒痒的恨。既生瑜何生亮的恨。
几天之后,全网络铺天盖地全是关于文若梅的报道:一个努力向上的女子,一个写尽人生悲欢、乐于助人有情怀的记者,一个与癌症抗争的母亲……
商丽华很生气地把艾晴蓝叫到了办公室:你这是干什么?无组织无纪律!
“我不知道啊。我真的不知道。”艾晴蓝一脸茫然。
“你不知道,上面写的是你的名字。不是从你手上传出去的,还是从哪里传出去的?”商丽华已经气急败坏、千叮万嘱。
艾晴蓝定晴一看,那些发出去的文章,的确署着自己的名字。但是她只发给了文若梅一个人啊,而且也是莫双颖老师让发给文若梅的。难道是文老师自己扩散出去的。可是,怎么不和我说一下呢?这也太……她有一些生气,实话实说:我把稿子给了文若梅老师看啊,是她自己扩散的。
“谁让你给文若梅的?我再三说了,不能给任何人看到,包括文若梅在内。”
艾晴蓝本想一五一十说,是莫双颖让给的,又觉得很无力。莫双颖和商丽华好得穿一条裤子。即使莫双颖有错,商丽华也不会把她怎么样的。更何况,莫双颖是自己的老师,出卖自己人的行为是可耻的。她就不再说什么,一切都是自己的错,认了。她在认了这件事的时候,完全没有想到这件事情的严重性。
事到如今,已经不是一篇稿子而已。
“艾晴蓝,你知道不知道,这不仅仅是一篇稿子?你不要只做埋头写稿的机器好不好,你抬头看一看好不好?”商丽华真是被这孩子气晕过去。虽然她也来报社五年了,但根本还是一个孩子。是的,没结婚的,都算孩子。不知道水有多深。
这水有多深,也不是别人告诉的,要自己去经历。商丽华没有义务告诉艾晴蓝这水有多深。每个人都需要自己去成长。不过这孩子,她本来是想委以重任的,看来不行了,不听话。这是职场大忌。太任性了。想怎么样就怎么样。文若梅是值得同情,但不能坏了职场的规矩。
本来,如果文若梅没有生病,应该问一问文若梅,为什么把稿子发出去了,渠道是什么,这也是一个没有组织纪律的人,她大概觉得自己愉快不行了,要让更多的人知道自己。其实,最好的死去,是像非洲大象一样,找个没有人的地方,默默死去。世间再多人知道又如何,一身功名又如何,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的。她呀,还是没有看透。看透了,才会放下。
商丽华想想那天来找自己的文若梅的先生,也是,跟着这样的男人,怎么可能通透呢?她这一招,是昏招,把自己和报社都陷入了两难。对她自己来说,未经报社的渠道发布自己的报道,咋地?要和报社决裂?对报社来说,这是一件很没面子的事,自己员工的事,别家媒休来报道,还是铺天盖地,独独自己没有报,这是什么意思?具体到人,就是她商丽华的不是。
文若梅怎么也没有想到,自己一下子成了名人,书和选秀都还没有最后的结果呢,她就在化疗的时候接到一家电视台的电视说要采访她。
她知道,是莫双颖助的力。莫双颖是真朋友,最懂她的心了。她这一生最大的心愿,就是有一天能够签名售书,新书大卖。当今社会,一本书的畅销远不是写得好就行。看样子,自己是没有机会成为畅销书作家了,可能此生也就出这一本书了。但是如果能够大卖,便是不幸中的万幸。
这个世界向来是几人欢喜几人愁。文若梅在看到希望的时候,艾晴蓝正在遭遇职场滑铁卢。所有的人都说她不对,她不应该不经上层的同意就把稿子发布出去。所有的人都用异样的眼光看她。有的人觉得她是想借这个来炒作自己,有的人认为她是故意和上层作对,有的人表示不可理解,她和文若梅是死对头,她怎么想到舍己为人去帮她……这么做目的何在,她有什么好处?众人表示看不懂。
只有艾晴蓝,哑巴吃黄莲,有苦说不出。在她最郁闷的时候,她接到了文若梅感谢的电话:谢谢你,写得很好,看得出你下了功夫。没想到你还是蛮懂我的。
艾晴蓝说:早日康复,早日归队。我们都很想你……文老师,我给你的那篇稿子,后来你给了谁啊?
晴蓝绕了几圈才把问题提出来。这个问题她一定要搞清楚。死也要知道是死在谁手上。这次,就算成长的代价吧。“我给了莫老师啊。我还和她说你写得好呢。真是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拍死在沙滩上。”文若梅快人快语,没有什么隐瞒的。
而莫老师三个字,却像针一样,扎在晴蓝心上。她怎么也没有想到,这是一个局。晴蓝感到,莫双颖明显是向着文若梅的。当然,也应该,也可以理解,但是凭什么要牺牲她的利益呢?为什么一定要狠狠地踩她一脚呢?
晴蓝给莫双颖的QQ留言:莫老师,您好,文老师的稿子为何流传了出去?为什么不和我这个作者说一下。现在搞得我很被动。商总觉得是我故意发出去的,所有人也都这么以为。我很信任您,您能告诉我我应该怎么办吗?
莫双颖收到QQ留言时,刚和婆婆看病归来。小姑子太好笑了,带婆婆出来看病,医保卡都不带过来。婆婆说,她的医保卡一直在小姑子手上,买米买油什么的。我的天,穷疯了吧。没有医保,意味着处处自费。小姑子觉得这是理所当然的,她哥在美国赚美金呢。莫双颖向方见君告状,方见君说,随她们吧,只要妈妈高兴。
正觉得受了委屈的莫双颖看到艾晴蓝的留言,心里的不舒服更添了一层:哪里来的小毛孩,也来质问我了?但是表面上她还是很客气地回复了:晴蓝,对不起不好意思,我一心想着若梅,她现在的情况是只争朝夕。所以有些问题我们没有考虑周到。如果商总那边对你有什么想法,给你小鞋穿,你想换个岗位什么的,尽快提。
这里的意思很明确了。干得不爽就走人,你还和一个绝症患者争个什么劲?却是绵里藏针式的,表面上的字词看上去,会以为她是真的对你好,还把商总划到了对立面。满腹委屈的艾晴蓝觉得又暖又扎心。吃了一颗糖,为什么还是心疼得要命?
文若梅的事闹大了。报社高层一致商量决定,要不理就一直不理这事。哪怕央视来采访都不介入,既然文若梅自己找的渠道,那以后她就自己对自己负责吧。正好和这件事划清界限。想用这个来激将报社,没用的。历朝历代,个人英雄主义在中国都是行不通的。
报社越冷漠,网上推手越推得起劲。商丽华的面子上有一些挂不住。集团领导都过问此事了。她只好把文若梅的先生要50万的事说出来。领导一听都皱眉头:那是不能沾。
以商丽华的智商,她隐隐觉得背后有人杀了她一千。但那人是谁呢?她还没有看清楚,但这笔帐,她算到晴蓝身上。稿子是从她这里流出的。她事先已经有言在先了。那么在晴蓝心里,那个人是比自己更重要的人。职场混了这么些年,坐到高管位,她当然知道发生了什么。不过是再一次感到高处不胜寒罢了。
一个星期之后,莫双颖申请调个人来部门。要求男性,文笔好。报社人事全员招聘,这是一个挺好的岗位,分值又高,很多人是求之不得的。比起有一些记者,靠工分吃饭还要争版面,这里至少是版面不愁的。算是旱涝保收吧。就是一般人不见得愿意写三四千的稿子,太费脑。
每次有新人进来,旧人就会有危机感和不适感。觉得来人是来抢饭碗的。莫双颖的申请也没有错,本来,文若梅久病不能上岗,这是一件情理之中的事。当然,她如果想让大家过得宽松些,也完全可以不再找人进来。她这么做的原因之一是,她对晴蓝有了不是太好的感觉。她如果是个聪明的,就不应该问她那些话。她以为她是谁,会写几篇文章就了不起了,她要让她知道,这个世界上会写文章的人,多得是。
莫双颖亲自挑进来的人是何浩楠。他在大学时的人生理想就是当一名网络写手。所以写长稿是没有问题的,文笔也好。但是在热线新闻部就有一些屈才了。那里二十个人争一个版,争到了也就发一个豆腐块,何浩楠觉得不过瘾。他大部分时间都用来在报社的电脑上更文了。每个月的稿分都是在及格线。
这样的人就是一张白纸。方便调教。而且在写作能力上更好和艾晴蓝抗衡。莫双颖刚把工作上的事摆平,婆婆的检查结果出来了,是癌症。需要长期放化疗。小姑子就势宣布,她就留在这里,一方面照顾婆婆,二方面还可以帮莫双颖料理家务接送儿子。方见君答应了。小姑子才向莫双颖宣布。莫双颖气不打一处来。
她和江海潮说起这两桩事。江海潮笑。这个世界是平衡的,你算计别人的时候,也会被别人所算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商丽华深夜来电,告诉莫双颖报社将有大的动作。她可能不再分管莫双颖的部门了,而是分管报社的经济部,现在经济部的正主任到时候会调到广告部去,然后,她问莫双颖,你要不要过来和我一起?到时候做经济人物的采访。
莫双颖想都没有想,说,不愿意。
这是她一手打下的江山。她不想再去一个新的地方从头再来,已经不是小年轻了,没有这个必要。更何况……她不认为自己在人物访问领域的建树会输给商丽华。做经济人物的采访也不是可以,完全可以放在她的旗下。她认为这样的划分更合理。想做事,在哪里都可以做。
莫双颖的拒绝是商丽华始料未及的。莫双颖也意识到商丽华的不高兴,马上转了一个话题:我婆婆得癌症了,小姑子就汤下面,赖在我家了,还要我给她工资,你说气人不气人。
职场上的女人都会用自己的家务事来搏同情,拉亲近,但是这样的亲近背后呢,还是隐不住的对立与撕杀。这个晚上同样接到商总电话的,还有职场小白艾晴蓝,商总说,她觉得再也没有人比她更合适做经济人物的采访了,她有底子。关键,她没有结婚,有冲劲,以后前途无量。
30天写部属于自己的中篇小说挑战 18
我想,写作是一场深层的疗愈,也是一场终身修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