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都渴望被看见。
尤其是我做了一些自己认为对公司很有用,或者是觉得自己做了一件了不起的事情的时候,都是渴望被看见的。我感觉得最深的就是两种情况:
一种情况是我作为孩子的爸爸,当孩子发现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或者是自己做了一件很得意的事情的时候,都会让爸爸来看看,这就是一种炫耀,就是在告诉自己最亲的人:你看,我多棒呀!这个时候父母最佳的选择,就是看见孩子的炫耀,然后接纳孩子的炫耀,让孩子感觉到被看见。
二种情况是我作为一个团队的管理者,团队的成员做了一些事情的时候,尤其是加班加点完成的时候,自己付出了特殊的努力的时候,作为领导一定要看到员工的努力、付出或者是无可奈何,甚至是牺牲。这样,不仅仅是员工被看见,也是在肯定员工的价值。
你真的能保守住一个秘密吗?
人希望被看到的需求,和自恋一样,是人的一个根本需求,那任何人可能都无法保守住一个秘密。其实,你现在就可以想想,你心里有没有一个秘密,没有告诉过任何人。我估计大部分人是没有的(而且我自己就没有),虽然自己觉得这件事情很隐秘,但自己还是会忍不住告诉一个自己觉得很信得过或者是很亲近的人。
当自己看到一个特别惊天动地消息的时候,或者是自己发现了一个特别有哲理的知识的时候,你有没有冲动想发一个朋友圈,发了之后看朋友圈的频率就会大增,就想看看有没有人点赞。这就是希望被看见的需求。而且看朋友圈的这个需求,其实本质上就是自恋的需求。
所以,我觉得被看见的需求,本质上其实也是自恋的需求。
心灵感应与深度同频
时空是因为物质而生,而精神是可以超越时空的。对于这句话,我心里特别想问一个问题:为什么精神是可以超越时空的。我在看这篇文章的时候,脑海中一直反馈一个信息:这种超越时空的心灵感应,有没有可能和量子物理学有关?有没有可能是量子态在宏观世界的反应?这也许就是我自己的一个胡思乱想,而我从网上查了一下,还真有人往这方面想了,但都是一些权威性不高的文章,而且没有相应的科学依据。
其实本讲最重要的一个结论就是:原始母爱贯注。说的简单一些就是你要及时回应孩子被看见的需求。而做的特别好的母亲,因为是全神贯注的关注孩子,所以这个回应做的是非常好的。但是,随着孩子慢慢长大,母亲不可能一直这么全神贯注,这个时候,从行为和思想上,及时回应孩子被看见的需求,哪怕只是简单的语言和行为上的回应,也会对孩子的成长有很大的帮助。
因为,只要妈妈能够及时回应孩子,孩子至少可以得到一个信息:这个世界是欢迎我的。因为这个时候,妈妈这个客体,对于孩子来说就是全世界。
全神贯注时,感应就会发生。
作为一个家长,我自己是很难想象怎么可能会带着孩子去超市,最后会把孩子落在超时一整天,自己都没有反应过来。我作为一名爸爸,自己对于照看孩子,觉得确实在照看孩子的时候会有很多意外导致孩子磕磕碰碰,这些磕磕碰碰更多是自己一直照看孩子,感觉了累了,想偷个懒,觉得这个时候孩子在一个安全的环境下玩呢,应该不会有什么大事。
但往往意外就是在这个时候发生的。因为孩子是好奇的,他们会以你想不到的方式离开你的视野,离开你觉得的安全环境。所以,作为家长至少应该监视这么一个原则:在家不要让孩子离开你的视线,在外不要让孩子离开你的双手。(三岁以前的孩子)
珍惜规则和权利规则
我们要把生活和工作区分开,在生活领域和工作领域使用不同的规则,这样才能让自己活得更有秩序,或者说是更舒服。
现在社会的一个大趋势就是生活和工作的边界越来越不清晰,这也就伴随着出现了另一个问题,我们对待生活和工作的规则也就不知不觉的产生了混淆。把生活中的珍惜规则用到了工作中,而把工作中的权力规则用到了生活中。
生活中主要是亲密关系,这个时候我们应该更多的使用珍惜规则,这样才能够让我们的生活更舒服,关系更和谐。当然用人在关系中表现不好,或者总是破坏关系,权力规则该用了还是要用,但关键是你一定要清楚,自己是在用权力规则,还是在用关系规则。
工作中主要是上下级或平级关系,这个时候我们更应该使用权力规则。最好就是什么事情都是我说了算,或者是上级说了算,或者是大家商量着来更合理的人说了算。在工作关系中,一个更关键也是如果你使用了珍惜规则,一定要自己清楚在使用珍惜规则,否则自己被别人伤害都有可能不知道。
你的人格的对立面
对于人的人格,如果你有一个好的方面,就会在潜意识里种下一个坏的方面。
举个简单的例子吧:如果你是一个好人,那在潜意识里,一定有一个坏的自己存在。而如果这个好人已经好到非常好了,尤其是如果被所有的朋友都说你好,那在你的潜意识里,你的坏也会非常的强大。初一听,这个观点真的非常打动我,因为我自己就是这么认为:如果我一味的对别人好,那我在心里肯定会有怨言,会让自己的心里不平衡,而我觉得正是这种不平衡,导致了潜意识里那个“坏的自己”越来越强大。
但是,生活中是有反例的,比如《芳华》中的男主人公,那真是做了一辈子的好人呀。虽然结局很让人唏嘘,但他自己确实是没有因为自己一直是好人,最后变成坏人呀。
我是徐建航,这是我写的第200篇文章,欢迎你加入007社群,七天写一篇,一起写七年,七年之后一起去南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