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雨的日子里,适合一个人静静地看书,静静地思考。
今日阅读:《5%的改变》原生家庭-是家人的要求,还是自己的需要
【精彩摘抄】
吃东西从一个无意识的行为,变成了一组有计划的行动(列清单)。刻意为之,变化就随之发生。
【内容复盘】
1. 把问题归于原生家庭,只能维持问题
2. 认真梳理问题,刻意为之,才会发生变化,并最终解决问题
【个人感悟】
读完此文,不禁让我想起一个与之相似、又确确实实发生在身边的一次对话。
那是在回家的路上,说起零食,侄女突然悄咪咪地说:“我妈最喜欢干这事了,什么东西一买就买很多,吃到你怕的那种。”
一旁,小宝接话:“我妈也是……”
不巧,坐前排的妹妹听到了,“还不是你们想吃才买的”,然后就是一顿忆苦思甜,说起小时候缺衣少食,一包方便面几姐妹分着吃那些往事。
说起以前,生活确实苦,哪有多余的钱买零食。可如今不一样了,生活好了,要啥有啥,但吃腻的时候也常有了。
一向不爱零食的我,自然没有喜欢的理由,但为了孩子,看他们喜欢,偶尔也会买些回来。
尤其最近,大宝老说学校饭堂的饭菜不好吃,太咸;并且下课晚了,都是些炸东西,也没什么菜了,老说吃不饱,买得就频繁了,每次去超市,都会捎点面包那些回来。
可是,小宝总是看着眼馋,一不留神就吃多了,没曾想,竟来个我妈“一买就买得特别多,吃到怕那种”,哈哈!
到底是大人的要求,还是孩子的需要?
是该好好列列清单了,对照梳理,检查检查,或许更有利于控制零食的摄入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