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句:
① 人生“开挂”有两点:坚持、自我迭代。
② 当没有一个“能逼迫你不断自我升级”的上级时,你就要开启“自己逼迫自己”的模式。
③ 人与人的差异分:可见性差异和不可见性差异。
④ 自我版本的迭代升级是永不停歇的。
⑤ 一个人的思维变了,世界就变了。
⑥ 弯道超车和变道超车
⑦ 只有同等力量的人才能相互识别、想欣赏。你身边围绕一群“懒惰者”,那是因为你曾经也是,或者你表达过对“懒惰”的喜欢。
⑧ 只有把自己活成一束光,别人才会靠近你。
记录:思维导图(第三张图)
反思:
《加速》是我阅读张萌萌姐的第二本书,也是继人生效率手册、精力管理、人生管理管理、高效打造个人品牌之后的又一大模块,主要讲述如何从拖延到高效,对我启发应该会很大,因为我也有很严重的拖延症,所以很期待整本书对我思维的改造。
在今天的页数当中讲了很多点,但是因为学习过一些张萌的课,所以有些方法都掌握了,所以只有两点新认知:18个周期礼物法(50%与个人成长有关,30%与物质有关,20%可以随意挑选)、时间预算。
① 18个周期礼物法:激励手段的一种方法,在此之前我认为礼物激励法不适合我,因
为我所理解的礼物激励就是玩手机半个小时、睡个懒觉、看电影、去很多娱乐场所嗨之类的完全自我放松的方法,再次回到自律状态可能就有些困难,所以以我之前的认知并不认为这种方法适合我。但是今天所学习的18个 周期礼物法并非完全随性,而是有一定的标准,计算一下大概是:9个有关成长的礼物(买几本自己喜欢的书、去听一场自己喜欢的线下讲座、参加一些有意义的读书活动等等)、5个与物质有关的礼物(服饰类、生活中很喜欢的物件)、4个随意挑选(例如4次娱乐性的活动,因为我很爱玩),当然也并不是说一定要按照这个数来达标,而是说在我自己选择前脑海里有这样的一个模式,如果没有很大的变数就可以快速地归入某一类,高效,也不会让我花太多时间思考,也不会说做完之后有罪恶感。
② 时间预算:即给计划以外的事情预留时间。就我个人而言,我也经常制定计划,不
过仔细想想几乎没有几次是可以完全实现了的,因为我的计划很满,除了没有把握时间的可控程度、不了解自己的精力管理波动以外,还有关键一点就是没有时间预算的思维。这一点很通俗易懂,所以不具体阐述方法。那我该如何运用到实践当中去呢?首先定出额外预留的时间,40%,之后再逐渐缩短至30%、20%,循序渐进;其次将所有的事情按照重要程度排序;最后复盘,作对比,慢慢得出规律。
总结:蓝色字体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