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5743180/39de730cf8738d60.jpg)
今天学校安排文科组听课,我也挺期待的,年轻老师素质高,业务精深,被全校视为最好的语文老师,抱着学习的态度认真聆听。
《最后一次讲演》闻一多先生的,做到后面,迅速的翻开课本,原来是探究单元的第一课,探究单元需要老师自行的摸索适合自身的教学方式,想要上的出彩难度较大,想要有亮点也是可以做到的,先要做好整体的教材解读,课标要求,学生实际。然后设计好可行的有效的,出彩的设计。
年轻老师一贯的干练风格,依然突出,言简意赅的导入新课,学习目标三点的展示,作者的简介展示,没有一点累赘之感,再加上老师的声音悦耳,给整节课带来耳目一新之感,接下来是整体感知,合作探究,最后拓展爱国,作业设置。完整课型就这样结束。
可能我的眼界被提升了,总觉得不是很完美,到底出在哪呢?老师一节课引导,代入,激励,等做的太多太多,老师的素质展露无疑,而学生的学习跟着老师走,没有课堂生成,没有深入文本,没有大声朗诵,激情演讲的太少太少,放在以前绝对是好课,现在也是,只是我变了,整节课都在分析,都在提问,解答,或者老师带着解答。
我若上这一课,会这样做,直接由闻一多先生的说与做,导入新课,说出什么情况下闻一多发的演讲,介绍背景,学生把自己当做闻一多,演讲感受他的心里。形式多一点,女生,男生,集体等,抓关键段,句。读到后面就有了演讲稿的特点,句式呀,人称呀。爱国情油然而生,主旨显而易见。拓展相似的情景写演讲稿。为和平,为自由,为幸福而代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