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20444991/9171238dcd3f35b8.png)
这几天疫情管控的比较厉害,在家就开始听起书来,一本一本的听。
这本书听完后感触比较深,卡片写作法之前在007不写就出局的社群了解一些,现在看来,当时只是简单到的知道卡片可以积累素材,在写作的时候比较方便。其实,背后蕴含了很多精髓。
作者卢曼兴趣爱好是在工作之余看看书,做做读书笔记,但是感觉效率很低,于是发明了一套新的学习方法。
有一天,他把自己的想法集结成册,寄给了一位社会学家。这个社会学家看到卢曼的作品后很是惊叹,建议卢曼去一所大学里担教授。结果卢曼仅仅用了一年的时间,就完成了博士论文和定职论文,成为了教授。后面的几十年更是出版了58本学术专著。
他死后,有人在他的住所找到了9万多张卡片,最后得出结论说,卢曼的生产力来源于他独特的学习方法。
这套方法实际上在教我们如何搭建一个大脑的支持系统,帮助我们整合海量信息,不断产生新想法。
大脑的惰性?
我们要完成一个著作,当问题复杂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会感到压力非常大,效率也容易变得很低,因为我们的大脑不擅长处理复杂问题。
注意力、短期记忆力,和意志力这三种资源是有限的,在面对复杂问题时,注意力不容易集中,短期记忆力有限,这时需要需要不断地把事情了结,将已完成的事情清理出去,才能维持大脑的高效运转。
如果这时候有海量的卡片作为支撑,问题就变的简单了。
碎片化的问题?
将一段视频,一次谈话,一篇文案,一场电影,一个图解做成卡片,这算不算碎片化阅读,是不是会会让人变得浅薄,缺乏思考。
其实反思我们的母语学习,都是通过碎片化的输入来学会的,不是碎片化的方式有问题,是我们管理碎片化的方法有问题。
卡片很多了怎么管理?
我的方法是使用导图树形结构管理,用手机的备忘录小程序,和印象笔记,按照编号排序,建立多种超链接的方式。纸质的和电子相结合,电子的为主,纸质的只是为了在不看电子产品时缓解一下疲劳,增强记忆。
创造性的卡片记录法?
之前看过一本书跃迁,将别的领域的知识迁移过来,不同的卡片可以相互借用。
总结:解放大脑,相互迁移,创造新知识,是卡片写作法的核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