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5017980/399cdb9bde6ed742.jpg)
溺爱仿佛是一种无限宠爱,但其实,溺爱源自父母的自恋,通过给予孩子无节制的且未必符合孩子需要的满足,来满足自己。换句话说,是借由孩子满足自己的需要,还显得那么正确,神圣不可指责。
溺爱的父母曾是匮乏的,不被看见的。他们长大后成为了父母,便重复着曾经的模式。他们内心有个声音,就是爱自己不对,那只好去爱孩子了。
武老师写道,“这听起来很好,但问题在于,当父母溺爱孩子的时候,很容易会忽视孩子自身的需要,尤其是成长需要。”比如这块我喜欢的蛋糕是孩子喜欢吃的吗,这件我曾经渴望的衣服是孩子需要的吗?
溺爱的父母恨不得自己的孩子永远都不要长大,一辈子都做他们内在小孩(在他们童年时所体验的和所渴望的)的被投射对象,否则就会感到失落。
溺爱有两种:包办型的溺爱和纵容型的溺爱。
包办型溺爱的父母总是把孩子的一切都安排好了,孩子不动手就可以得到一切,他们不鼓励甚至不喜欢孩子自己去解决问题。
这对孩子是一种剥夺,剥夺孩子自我探索的机会,孩子可能无法学会照顾自己,无法拥有本该拥有的能力,甚至一生都无法离开父母而独立生活。
这其实也是一种父母的偷懒与控制。包办型的溺爱一般都伴随着一个高要求:好成绩。
除了剥夺,父母对孩子真实的感受也视而不见,而以爱之名将自己的感受投射到孩子身上,武老师说这会导致孩子严重不信任自己的感觉,令他们不从自己的身心去认识自己,而是从别人对自己的定义中去寻找答案。结果他们就会迷失了自己。
他可能缺乏自我,越来越不知道自己的感觉,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比如我曾经知道我吃饱了,但妈妈一直在说“你还可以再吃一碗,要多吃点,才能身体好…”,那我慢慢地可能就不确定自己的感觉了。
这里也就引出了很多家庭的一个习惯性悖论:好像除了孩子自己,别人都知道你是谁,而你自己却不知道你是谁。
纵容型溺爱的父母,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不管多么小、多么不合理的要求,他们都会拿出全部力气去满足,这让孩子觉得得来一切都太容易了,会一直活在全能自恋中,极度地自我中心,眼里没有他人,无法理解他人,无法与他人合作……
有些恋爱中的女孩子,总是让男友去满足自己的任何需求,无论大小,当男友为难和提出异议时,她很不可思议地说,你跟我在一起,就是要这样的!可以猜想,这个姑娘从小很可能就是在纵容型溺爱之下长大的。
什么是真爱呢?
真爱是以孩子的成长需要为核心,会让孩子成为自爱、爱别人、有鲜明的自我意识、有健康的自主人格和高度创造力的人。
每个人只有为自己而活的时候,才是最有力量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