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玩的教育在美国》

《玩的教育在美国》

作者: Ranrna | 来源:发表于2022-10-25 09:48 被阅读0次

这本应该是我读黄全愈系列的第7本书。

还是蛮有收获的。

没想到“玩”竟然会给我们带来那么多改变。

开篇就提到美国父母对孩子说的“have fun”不管是送孩子上幼儿园、小学、中学甚至大学,父母与孩子临别都是这句“have fun”!

而中国父母对孩子说的多是“好好玩,别惹事”“好好玩,听老师话”……

玩,可以协调孩子的智商、情商、逆商!

就像封面说的: 缺少玩,孩子的社会化不完善,人格不健全,思维和动作终身不协调……

玩,是一门学问!

玩,是孩子对这个世界最大的贡献!

玩,是孩子发现自我的桥梁!

玩,是孩子情感发育的实践基地!

玩,是孩子走进社会的模拟训练场!

玩,是孩子道德养成的摇篮!

玩,是孩子必须的生长维生素!

玩具,是孩子认识世界的工具!

从我国减负后,学生感觉无聊,家长感觉无奈,教师感觉无措,这个“三无”现象中,我们可以看出中国社会对“玩”的困惑: 一方面减了负,给了孩子玩的时间,另一方面又对孩子的玩忧心忡忡,顾虑重重。

最重要的是要变革人们对“玩”的偏见,要给“玩”平反昭雪,要把“玩”上升到“素质教育的摇篮”的高度来认识。

美国大学是一般情况下第一年要求住在学校的学生宿舍里,以后就自由了,可以到学校附近去租房子住。当然这一点有利有弊,看孩子心智成熟程度。

快乐人生是许许多多美国人追求的生活目标。

中国孩子玩起来放不开,似乎总有什么无形的东西在束缚着孩子的手脚。

而美国有一种很流行的体育活动,叫做X-games(极限运动)。

当一个人有权利选择他自己想做的事,会产生欢愉的感觉和积极的参与精神,这很有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

相反,若被强迫参与,或者想参与但因机会不均等而没能参与,所产生的后果会不利于孩子的生理和心理方面的发育。

一个叫约瑟夫·李的律师写了一本书叫《玩和教育》谈到了玩对孩子生理发育,对孩子社会成长的作用。

斯勃克批评了传统的严格管教的方式,提出宽容、放纵的教育方法。

矿矿说“因为电子游戏里创造的想象世界很符合孩子的需要。在电子游戏的想象世界里,你可以随时改变你自己,还可以改变能力结构来增加你的能量,改变你的功能,可以任意决定你想面对什么样的挑战。胜利了,可以产生信心和快感;失败了,会激起你再大干一场的决心。因为,你可以有机会一次又一次的反复努力。”

在迈阿密大学的教育学院有一门课叫“休闲研究”,讲述的就是“”休闲学”。

黄全愈博士的妻子读的第一个硕士学位就是“社会健康研究”,其中就修了伏莱辛格·瓦莱利娅博士的的“休闲学”。

教育学家们认为从孩子的“玩”中去寻找和发现儿童教育的途径和规律。通过对孩子玩什么,怎么玩的研究,去发现孩子成长发育的规律和过程。

黄博士的弟弟也在美国,他们有一对双胞胎儿子。出生时,黄博士给他们取的名字叫“”持之以恒”,黄持之和黄以恒都是到美国后才开始上学前班的。

黄博士是把创造力的培养看做素质教育的核心。

为什么全世界的孩子都喜欢拆闹钟?这个有趣的现象确实值得心理学家好好研究。

《第六感觉》这部电影让人联想到很多儿童教育的问题,其中之一就是关于“相信”所能产生的力量。

用孩子的眼光看孩子的世界,一件最有价值的事,一件最基本的事,也可以说是一件最容易做的事,就是反思我们对“玩”对“儿童游戏”的传统看法!

与孩子在一起,会让你感觉一切都是那样的纯真,仿佛回到了孩童的世界,让你能从成人之间的“不淳良”中得以暂时解脱。不管他们的父母是谁,孩子总是那样的淳良。

在孩子尚未具备阅读能力时,选一些品味高的科幻作品,定期由父母读给孩子听,在孩子具备阅读能力后,定期与孩子一道阅读科幻作品。

社会心理学家在研究自尊、自信形成的机制时发现: 在很多情况下,人的自尊、自信来自社会比较。

自尊和自信,是社会交往的产品。

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就像成长中的幼苗,当然应该得到精心的保护。然而,仅仅是保护它、不去伤害它还是很不够的,重要的是去培养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保护是一种被动的行为,而培养则是主动去使其发育、壮大。更重要的是,建立了自尊心和自信心,孩子就有了内在的自我保护能力。

黄博士是36岁到美国,38岁开始学车,考驾驶执照。

有时候孩子干自己的事情,家长一心想让自己的孩子做的比人家的好,干脆自己动手,取而代之。

这些做法从表面上看,你的孩子在结果上可能一时领先,但事实上,你的孩子却失掉了在过程中学习的机会,失掉了在过程中发现自我的机会。与其替孩子嗑瓜子,不如放开手,让孩子自己摸索,自己体验。

关于情感的研究,最有意义的发现之一,可以说是情感与人的思维和认知能力不能分离。

2000年6月24日的《中国青年报》有一个“今日青少年”的系列报告,该报告发现最能牵动青少年情感的第一件事是“与朋友在一起”。

大量的研究表明: 自主游戏往往能给孩子带来最大的乐趣。

情商高的人,一般都能很理智的控制自己的情感。而情商低的人,往往可能会闹出一些问题来。

美国是一个移民的国家,各个民族、各种宗教、各种文化,有着自己的道德标准。由于道德的多元化,学校一般不进行,也无法进行道德教育。道德教育是家庭、教堂、社会的事情。

道德更多的时候是一种行为,而不是语言。但许多人却一定要给道德披上说教的外衣,让人以为道德就是说教,弄的道德很高尚,但板着面孔。

如何在“玩”中启蒙道德?

如何在“玩”中体现道德?

如何在“玩”中培养道德?

这是教育工作者和家长需要思考的问题。

人的行为是不是都应该有目的?这是一个哲学命题。

“费厄泼赖”的道德意识,意思是原为体育比赛和其他竞技所用的术语。指光明正大的比赛,不用不正当的手段。

道德情感往往要通过孩子的亲身经历才能养成,很多情况下过分的道德说教会令人反感。

如果能对中美孩子在运动能力的发育水平上来个比较,一定会很有意思。

国内的一些学校很少让孩子自由的运动场上玩耍,因为有一个让他们“有恃无恐”的、任谁也无法反对的理由: 孩子在游戏中出了事,谁负责?

把孩子装在“保险柜”里,就真的那么保险吗?孩子被整天关在室内,缺少运动的机会,他们相应的运动能力的发育自然要萎缩。

爱护孩子就要帮助孩子建立起我保护的能力,父母保护孩子,不能保护一生一世。孩子自己具备了保护自己的力,那么无论何时何地都不用太为他操心。

相关文章

  • 素质教育在美国笔记

    素质教育玩的教育在美国黄全愈1.8 摘要:通过矿矿朋友孩子的经历,介绍美国孩子怎么玩,美国家长怎么引导鼓励孩子玩,...

  • 读书|《孩子就是孩子 玩的教育在美国》

    这本书我用两天时间看完,这个速度对于我来说太难得了,分析了一下原因,可能是其中观念大多数之前都有接触,读起来非常轻...

  • 读《孩子就是孩子:玩的教育在美国》

    趣味性 《孩子就是孩子:玩的教育在美国》是旅美教育学家黄全愈博士根据中美教育的差距和自己的孩子以及朋友的孩子的成长...

  • 对于美国小学教育最走心的介绍

    对美国小学教育常见的误区 误区一、玩就是美国小学生的主题 我们通过电视、电影、杂志等媒介了解到的美国小学教育,好像...

  • 简述·英国教育体系

    英国的中学教育是公认比较好的。大学教育也许美国更有竞争力一些。小学教育在英国也很不错,但基本以玩为主。 英国的教育...

  • 发掘孩子强项12

    《让孩子自发学习的能力》43--45 美国的教育与日本的教育不同,美国的教育就是“发掘强项”的教育,在美国,大家互...

  • 不需考级的童年

    关于美国的基础教育,在国内流传着两种截然不同的说法。大部分人听说的是美国的孩子下午三点放学,作业极少,随便疯玩;也...

  • 谈谈教育问题

    美国主张快乐教育,孩子放学之后没有作业,就是玩。 可遗憾的是,这只存在美国底层的低收入的家庭,孩子活得很快乐,很自...

  • 美国有多少所大学?我们该如何选择?

    根据美国国家教育统计中心的数据,截至2017-2018学年,美国有4298所授予学位的高等教育机构。 那么在美国,...

  • 2019年美国前20国际高中排名

    对美国大家都不陌生,对美国的教育更是很多人的向往。不仅仅在于大学,在高中美国的教育质量也是较高的。在美国际高中排名...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玩的教育在美国》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odaz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