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用典的“修养篇”:针对个人素质修养的要求,切入微观场景,以典说“情”,见微知著,举一反三,激励提升人生境界,修养内在素质。包括理想信念、思想品德、读书学习、生活情趣等方面。
07. 为学之实,固在践履。苟徒知而不行,诚与不学无异
【范文】
知行合一,学以致用。“为学之实,固在践履。苟徒知而不行,诚与不学无异。”党的创新理论学习,贵在联系实际、解决问题,关键在真正用以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在理论学习中,必须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选自2019年6月13日新民晚报评论员文章《汲取理论营养,走好“民族复兴”新长征》)
【典故出处】
语出南宋朱熹《朱子大全·答曹元可》,“为学之实,固在践履。苟徒知而不行,诚与不学无异。然欲行而未明于理,则所践履者,又未知其果何事也。”
文中典故的意思是,治学的本质,在于实践和行动。如果只懂得道理却不去实践,那么这与不学没有什么不同。
【典故解读】
《朱子大全》是朱熹的著作汇编,由清朝程朱理学家、大学士李光地等人奉敕编纂而成,康熙帝为此书作序。
这句典故强调了治学与致用的关系及其重要性, 两者不可偏颇。治学的本质在于践行,只知道学习不能运用,学习的价值就不能体现,但是只实践而不学习,就不明白其中的道理,那么即使实践了,也不会知道它为什么是如此结果。
【场景应用】
公文写作中,这句典故常常用来表达学习与实践之间的辩证关系,强调读书是学习,实践也是学习,学习最终要落到行动上,体现在实践中,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统一。
【范文赏析】
新民晚报这篇评论员文章旨在贯彻中央要求,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范文中引用典故“为学之实,固在践履。苟徒知而不行,诚与不学无异”,强调了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的落脚点在于知行合一,学以致用,努力做到知其言更知其义、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从而真正用以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08. 行之力则知愈进,知之深则行愈达
【范文】
“行之力则知愈进,知之深则行愈达。”进入新时代,摆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面前的使命更光荣、任务更艰巨、挑战更严峻、工作更伟大。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就是要坚持思想建党、理论强党,……着力提高全党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觉悟和理论水平,提高全党运用科学理论观察事物、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不畏浮云遮望眼”的理论自信、“乱云飞渡仍从容”的战略定力、“不到长城非好汉”的进取精神,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选自2019年6月《求是》评论员文章《思想建党理论强党》)
【典故出处】
语出南宋张栻《论语解·序》,“历考圣贤之意,盖欲使学者于此二端兼致其力,始则据其所知而行之,行之力则知愈进,知之深则行愈达,是知常在先而行未尝不随之也。”
文中典故的意思是,实践越是深入,那么认知就越能精进;认知越是精进,那么实践就越能通达透彻。
【典故解读】
张栻是南宋理学家和教育家,湖湘学派集大成者,与朱熹、吕祖谦齐名,时称“东南三贤”。
张栻的著述很多,其中《论语解》是研究其经学和理学思想的重要著作。张栻在这部书中提出了“知行互发”的知行观,指出历代圣贤既强调“知”,也强调“行”,都是主张知行兼重,这是因为人们在实践初始,总是以一定的认知为先导,随着实践的深入,认知也就越精进,认知越精进,就越能促进实践的发展,知与行始终相互伴随,互相启发,共同促进。
【场景应用】
公文写作中,“行之力则知愈进,知之深则行愈达”这句典故,可以用来强调领导干部读书学习必须理论联系实际,坚持以知促行,以行促知,通过实实在在的干,让所学所知转化为看得见、摸得着的生产力,同时在实践中探索和总结,提高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
这句典故还可以用于改革实践中,坚持知行合一,不断丰富和总结改革实践中的宝贵经验,进一步完善和升华认识,以此指导新的改革实践,如此循环往复,推动改革实践健康发展。
【范文赏析】
《求是》这篇评论员文章是针对当时正在开展的主题教育活动,提出思想建党、理论强党是实现主题教育活动任务的根本要求,范文中引用典故“行之力则知愈进,知之深则行愈达”,强调了提高全党思想觉悟和理论水平,最根本的就是体现在我们观察事物、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上,从而把科学理论转化为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强大力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