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曾经写过一期话题为各个机构跑路的情况,当时还劝诫大家要理智消费,尽量不要充值,或者少充值。如果充值了,尽快消费等。
轮到自己就有点拎不清。
昨日去A母婴店购买奶粉时,有多个档次的活动,当然是买的越多越便宜。
但是实际上,比起最低档次的活动,一桶奶粉也不过才便宜一块多钱,纠结半天,选择了一个中等档次的。
一下子消费好几千块钱,买的量足够喝三四个月了。
额,有点冲动了。囤这么多,家里也没地方放,而且谁知道到时候又有什么新活动呢。
回来之后,开始复盘,可能是当时店主说这个奶粉进价要涨,具体涨多少不清楚。还说厂家控价严格,不是老客户都不敢售卖。
当时,还想着是不是营销话术,于是,问了另外一家母婴店,她说确实是,后面就没再回复。
因为只问了一个同行,心理放松警惕。
晚上,跟小姐妹聊天,她说买了那么多奶粉有没有什么礼品赠送?
我答,并没有,而且优惠力度非常可怜。她让我再去问问,看看能不能给些小赠品。
我又去问了,店主说,啥也没有。
我只能回答好吧。我跟小姐妹说,已经交钱了,没有了谈判的筹码,下次应该付款前先谈拢。
我又让她帮我问问别的母婴店这款奶粉的价格如何?
过了几分钟,她回复我了。结果,一桶价格都要比我优惠完的还要便宜8块钱。
心痛,买早了。果然不能囤货,至少应该货比三家。
有很多时候,习惯了在哪一家消费,下次不由自主的就会选择他家。也许,这就是客户粘性。
作为消费者,应该也适当改掉习惯的毛病,偶尔去别人家也消费一下。与别人合作,第一次,难免信任度不高,但是时间久了,其实一样的,而且对于新客来讲,优惠力度更大。
其实,反过来,这也是为什么需要维持好老客户群体的必要性。但是,很多时候,人们为了拉新,引流,而忽略了老客户。让老客户寒心,下次,便再也不会去了。
毕竟,生活中所用到的这些东西,没有什么是不可替代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