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后,1947年秋。
立柱十五岁了,儿时的稚气已渐渐脱去,身高也早就超过了父亲。
去年刚过完年,西海中学就搬进了平度城,设立了初中、初师两部并开始招生。立柱恰好高小毕业,报名考试后进入初师部,若一切顺利,三年毕业就可去小学里任教。
今年秋天还没过八月十五,街上就传说着马上要打仗了。可过了中秋还没什么动静,人们也就都松了口气,以为是些无聊的人在嚼舌头。两个月后某天夜里,城西方向突然隐约传来类似炮竹的声音,一直持续到天亮还没结束,而且那声音听起来似乎还越来越密集。
第二天很快就有消息传来,说是国军经由胶济线进犯胶东,先头部队主力退守到平度城西30公里外的三合山地区,已与解放军的先头部队交了火。
西海中学当天就做出紧急决定,所有学生提前结业,学校马上放假。于是只上完一年半初师的立柱拿到了毕业证书,开始了在家待业的日子,因为所有的学校均已停课。
回家之后,跟村里所有的男孩子一样,立柱被要求尽可能地待在家中,若要出门,最大的活动范围仅限于村内。
十五六岁正是躁动不安的年纪,尤其对于从小就野惯了的男孩子来说,让他们呆在家里简直比死还难受,更别说像立柱这样去城里上了几年学、已开了眼界的。所以第二天一大早,大了立柱一岁的堂哥铁柱就来家里找他了。
“立柱,在家里都快憋死了,今天城里大集,咱俩去城隍庙看杂耍去。”铁柱将正在教瑞珍写字的立柱拉到一边悄悄说道。
”好!“立柱答应得很是痛快,转身对瑞珍说:”妹,咱娘和姐姐去村西推磨也快回来了,你自己在家先把我教你的这几个字写好了,等我回来给你带麦芽糖吃。“
“爹走的时候不是嘱咐你别出去吗?”瑞珍咬着铅笔头皱着眉头说,“要是让他知道你去城里他肯定会揍你。”
“没事,俺爹跟恁爹今天到崮山给人家送货去了,一时半会是回不来的。咱俩三点多钟就回来,他们肯定不知道。”铁柱说得很有把握,立柱爹早上去家里时。自己可是亲耳听到他跟爹说的话。
“妹,你听话在家等娘回来,我跟铁柱哥哥先走了,下午早早就回来,给你和姐买麦芽糖还有芝麻糖。”立柱摸了摸瑞珍的头,又叮嘱了一句就拉着铁柱往外跑,可是得赶紧走,万一娘回来可就走不了了。
两个人闪闪躲躲出了村子,发现没人注意,彼此对视一眼,几乎是同时喊了声"跑!"就撒开脚丫子直奔城里方向而去。
不到一顿饭的功夫,两人就来到了城门口,刚一进城就觉得有些奇怪。以往城里大集,那可是人头攒动,挨挨挤挤的都是人。今天却稀稀拉拉没几个人,冷清得很。
“铁柱哥,你没记错吧?今天是大集?怎么没什么人?”立柱疑惑地问。
“今早上听我爹说的,不会错吧?哎呀,管它是不是呢,反正都来了,咱去城隍庙看看吧。”铁柱想了想说道。
“行!”立柱干脆地应道,他还要去给姐和瑞珍买好吃的呢。
前面就是城隍庙了,立柱突然喊了一声:“铁柱哥,你看前面怎么那么多人啊?“
“是不是有新鲜玩意儿了?快看看去。”铁柱边说边拉着立柱加快了脚子。
“小孩儿,你们怎么进来了?还不快跑!“两人正往人群里挤呢,旁边一个老大爷拽住他们,边低声说着边推着他俩出去。
“你推我们干什么?我们要进去看光景!”两人不明所以,用力摆脱了老大爷的钳制,一个用力就挤了进去。
“恁这两个傻蛋,看什么光景,是在抓壮丁呢。”老大爷被两人甩了个趔趄,气得胡子直抖,不由低声叱骂道。
他就住在城隍庙这边,带着小孙子出来玩,正遇上抓壮丁的。一时没注意,小孙子就钻进了人群去看热闹,急得他赶紧追过来抓人,还没找到孙子就先看到这俩半大小子。好心好意提一句醒,两个傻蛋却不领情。
抓壮丁?铁柱和立柱都吃了一惊,这才看到前方有十几个兵,身上都背着长枪。
“快走!”铁柱毕竟大了一岁,反应得快,低呼一声就拉着立柱转身往外挤。
那些兵已经注意到这边的动静,齐齐扭头看过来,中间有个人说:“诶,那俩小子长得够结实的,别让他们跑了。”
两人挤出人群刚跑出几步,就听到身后一声大喝:“你们俩给我站住,再跑我可开枪了啊!”紧跟着是拉动枪栓的声音,吓得两人立马止住了脚步,身体像被钉住了一般僵硬地立在原地。
两人刚才只想着挤进去看光景了,都没注意到人群外面也有好几个当兵的。一个当兵的很快追过来,用枪托推搡着两人向前走着,最后将他们推进人群中间,“老实待着,别想着耍心眼!”
“大哥,他们抓了咱们来干什么?”等那当兵的一转身,铁柱立刻悄声向身旁的一个男人打听道。
“听说下半晌就押我们去三合山,那里打仗正缺人呢。”那大哥满面惊恐地说。
“打仗?”立柱惊呼一声,随即捂住嘴巴,“怎么办,铁柱哥?”
“想办法跑。”铁柱边说边四处打量着,发现视线所到之处都有当兵的在盯着。
“跑?往哪跑?没看到他们都有枪!”那个大哥颤声说。
“等天黑了咱们再想办法,”铁柱拍了拍堂弟的肩膀,“先装出老实听话的样子。”
于是两人貌似乖巧地呆在被抓的人群里,缩起脖子装起了鹌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