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墨、纸、砚,被称作“文房四宝”。
笔的使用在中国已有四五千年的历史;约三千年前,墨就产生了,并与笔相提并论;
纸的应用要晚于笔和墨,产生于东汉;
砚产生于春秋时期,比纸的历史悠久。文房四宝在我国的多个地区拥有著名的品牌,其中,尤以湖笔、徽墨、宣纸、端砚、歙砚等闻名于世。
2006年文房四宝被正式列入我国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但文房四宝的这次申遗,能多大程度上为保留人们心中的传统文化做贡献,仍值得商议。
从一方面来看,文房四宝并未完全式微,至少在书画界仍旧拥有活力。
但和以往写字是生活常用到技能相比,限制国内的书法则已几乎完全成了艺术。
随着计算机的普遍应用,不仅墨水和砚台已经逐渐被大众抛弃,连笔在社会生活中的功用也正急剧退化。
不仅大部分学生群体已基本对书法不感兴趣,在职业人群中也几乎只有文件签字等少数场景才用的上笔,现在甚至于有了电子签字,连这点用笔空间都在被压缩。
文房四宝就这样被大多数人用惊人的速度抛弃了,在我们还未意识到它成为遗产的时候,它已经基本上悄然撤离了我们的生活。
根本原因在于,文房四宝昔日赖以存在的文化生态环境已经发生了巨变。人们对书写的兴趣,是文房四宝如何存续与发展的关键所在。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学校每星期还专设一堂写大字课。
到了70年代,写大字就改为描红了。80年代,庞中华代表的硬笔书法一度风靡全中国。
但仅仅20多年过去,现在连描红课也在取消了。书法也逐渐成为少数人中时兴的艺术爱好。
曾有记者去一所中学问了几个学生文房四宝的结果,结果有些学生连具体是哪四宝都分不清楚。而去报名书法班的学生,则很多是家长单方面让去学习,自己则对书法几乎没有太大兴趣。
在这样的现状中,为文房四宝“申遗”只能说是将为其发展注入一剂强心针。
“申遗”有利于强化人们对笔墨纸砚的文化认同感,这对于保持文房四宝在大众文化血脉中的重要地位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
因为文房四宝目前最需要的不止是“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这样一个“权威认证”,而是在尊重、珍视文化传统基础上的真正意义上的继承和发扬。
文房四宝不能只是少数精英坚守的国粹,我们应当在当今的形势下,设法使其尽快回归大众的文化血脉。
正如一位墨商所说,只有提倡更多的人“使用”才是最有效保护徽墨的途径。
现实是很实际的,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仅仅是一个光环。如果没有人使用,保护就很难长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