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这条书评就先别往下划了,打开它! 因为这不只是一条书评,更是一种阅读方法的实例演示,你一定能学到新东西!
一、我的看书策略
我先把这本书随意翻了几个小节,知道了这本书的主要在讲【观念】,或者说作者是在跟读者讲能过好人生的道理。里面的道理大部分我也听过了,所以对我来说故事就没必要看了,直接看结论就好了。
这种讲道理的书,单看结论也是没有任何用处的,重要的是对照着书中给出的优质的思维观念,来对照并反思自己的行为,加以改进。 这是看这类书的有效做法。
所以我看这本书的操作是:
1)先快速过一遍书,把重要的道理划线标记
2)对这些道理进行整合,形成能指导我的原则
3)对照这些原则,然后去反思我当前的哪些行为是可以改进的,列出行动清单
二、划线句摘抄
1.没有万事俱备再出发的道理,只有先完成再完美。
2.先分析,再做事,复盘后,再坚持
3.懂得常识的人很多,践行常识的人很少。普通人只是知道了,而我们做到了。
4.行动起来,就可以消除焦虑。
5.制造长久的正反馈感,才能有长久的自律。
6.太用力的人往往太急躁,后劲不足。人生是长跑,不是百米冲刺。不能一味地快,要有慢跑的时候,要有休息的时候。 愉快的身心状态,也是非常重要的。
7.我反思的结果就是转变思路,不再执着于把时间分割成很多小格子,而是开始做减法,试着把精力集中到能带给我很大进步的两三件事情上。慢慢地,我发现,时间管理和自律一样,本身就是一个伪命题,因为你无法也不必高效地利用好每一分钟。
8.所谓主要的事情,就是与我们的未来规划紧密相关的事情。我们要做的那20%的事情以后可能会有变化,但不变的是,我们要集中精力去做。所以我才说时间管理是一个伪命题,我们要做的是精力管理。精力管理就是做减法,把你每天要做的事情排出轻重缓急的顺序,每天集中做2~3件事就可以了,其余的可做可不做。你可以想想,每天把时间等分成那么多份,你都能完成任务吗?就算你都完成了,你的人生发生实质性的改变了吗?
9.将一件事情做好,并且做到极致,就够了。
10.我回答她说:“要去做好一件事,而不是做坏很多件事。”
11.在日常生活中,为了对抗各种干扰,人们往往选择以更快的速度工作,以便完成更多的工作。但这样就要承受更大的工作负荷,也在一定程度上牺牲了工作质量。
12.时间观:学会把你的一份时间卖5次
13.我最深的一个感悟就是,相信时间的复利。做很多事情都是坚持,坚持,再坚持,然后才会爆发……
14.我才感觉到,人生的复利效应真的很大,时间造成的差距是极难在很短的时间内弥补的。
15.前半个月我都没有写文章,我去新榜网站、知乎把阅读量排在前100位的文章打印出来,用红笔标注出写得精彩的句子,用蓝笔拆解文章的结构,用黑笔总结文章能火是结合了哪几个点,再用一个专门的文档记录自己总结的规律。比如,热点文章的内容都是地域、人群、情感相结合,微博和知乎的热点中获赞较多的评论可以直接改写成文中的金句。半个月后,我开始写一篇自己关注了很久的话题的文章,我拟了5个标题,发到了有260多人的微信群里,请群里的人投票选出其中最好的一个标题。我写了一整天的文章,并且边写边参考自己总结的规律,从开头如何精练地引入热点,到中间讲故事如何将人物、地域、事件几个元素结合好,再到结尾如何呼应开头,通过有规则的句式和押韵让金句更容易被记住。
16.在我还没有进入一个圈子,也没有这个圈子里的人脉资源时,我能够交换的,就是更低的成本和谦逊的态度,这样才能证明自己的诚意。
17.李嘉诚为了进入商业圈,对合作伙伴说,别人拿七分、八分,我们李家只要六分打造商业帝国;拼多多为了崛起,实行“百亿补贴”,成功抢占用户心智空间;章子怡为了进入好莱坞,自降片酬、咖位,终成一代影后。大多数成功者都不是一步登天、一战封神的,而是学会让出眼前的利益,换得圈子里的一席之地。学会让利是你以最小的成本进入一个圈子的利器。让现在的小利,是为了得以后的大利。在得到之前,你得先学会让利。
18.当我感受到肯定别人给自己的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时,我才明白:否定别人也是一种“病”。简而言之,这是一种又蠢又苦的“病”,名字叫“时刻否定别人”。这种“病”不仅会惹怒别人,也会使自己陷入消极情绪中。形成否定别人的坏习惯,意味着我们把他人看得太过重要,不敢面对他人的长处。长此以往,不仅无益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还会让自己陷入自卑的情绪中。别再做一个时刻准备反驳别人的“杠精”了。克制自己否定别人的欲望,在肯定别人的过程中你能同样享受被肯定的美好。
19.想要显得真诚,就少用普通的形容词,多积累一些有力量的表达。比如你夸人长得帅,不一定要直白地说“你真帅”,你可以说:“你简直就是翻版吴彦祖。”
20.当你一直处于舒适圈时,你周围都是与你在同等层次,甚至没有你优秀的人,你会产生一种自己最优秀的感觉。如果对外界没有认知,就很难知道自己的不足。一旦形成“自己最优秀”的意识,不管是现在还是未来,都会很难发现自己很傻。什么是成长?成长就是不断地否定过去的自己。有人解释说过“蠢货速率”一词:如果你现在不觉得一年前的自己是个蠢货,那说明你这一年没学到什么东西。
21.出去听别人的讲座或者听课时,即使那个人是超级“大咖”,讲的东西非常有用,我也从来不记笔记。这不是因为我的记忆力有多好,恰恰相反,我的记忆力很差,经常记不住别人说的东西。但即使是这样,我也始终认为,讲座结束以后我还能记住的就是我目前最需要,且对我最有用的东西。一场讲座中,我只要学会一个方法,一种思维模式,甚至只记住一个故事,就足够了。
22.我告诉他们,如果想在短时间内就取得成绩,就尽量去近三年新兴的且自己也有兴趣的行业工作。
23.职场晋升的秘诀就是这样:做好A+B。A是你的本职工作,你本应做好;B是一些分外的工作,如果你想晋升,成为一个领导者,就要把这些分外的、领导者要做的事先做起来。因为做好这些分外的工作,是你晋升的阶梯。
24.当时我们有一项“作业”,要求大家每个星期看一篇小红书的爆款文案,分析文案火爆的潜在原因,因为我一直觉得所有的创意都源于记忆的积累,看多了,自然就会写了。
25.刚开始的时候,我没告诉大家怎么分析,收到的“作业”五花八门,有几个女生甚至直接在微信上给我发了一段话,200字左右。星期六深夜1点47分,我收到了阿凯的邮件,他做了3个PPT,每个都有40多页。他把爆款文案的博主介绍、用户画像、内容品类、痛点分析、文章结构等都做了分析,每一个PPT的开头都有总结,并有自己的逻辑,最后还分析了我们的账号在小红书上的数据和平台转化率,提出了关注本地生活,以简约风为主的建议。
26.世界上能让你变得优秀的道理不会超过20条,你要做的不是再去搞懂新的道理,而是严格地、坚定不移地按照自己的原则行事,不被任何短期利益绑架。
27.我总结了几条对自己来说重要的原则以及底层逻辑的法则,在此分享给大家。
1.知行合一。知道就要做到。
2.“二八定律”,把时间和精力放在人生中最重要的20%的事情上。
3.探寻本质。如果我不能了解一件事的本质,我就会不断地问为什么。
4.飞轮效应。如果一件事违背了我“一份时间卖多次”的原则,那我就不做。
5.相信专业。相信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不要与他们比专业度。
6.杠杆原理。借用杠杆撬动资源和财富。
28.我仔细观察后发现,真正让我获得幸福和快乐,且对我有助力的人不超过10个人,而我平时接触的人远不止10个人,我甚至在其他人身上花费了更多的时间。所以,我开始定期删除好友,有意识地对自己和他人接触的时间做分配。当我这样做的时候,我发现自己更有活力,而且在工作和生活中的表现也更好。
29.多用杠杆,穷人和富人最本质的区别就是富人懂得利用杠杆,而穷人不懂。我在赚到第一桶金的时候就拿了一部分钱来做投资,那时候我不懂理财,但知道买房是不错的投资,于是我借助房地产的红利给自己加了一个大杠杆。后来我果然靠这个赚到一笔钱,买的房子一直在升值。后来,我渐渐理解,这个杠杆不只是投资。影响力和资源也可以成为杠杆,比如你考上了名校,有了名校毕业的头衔,你去了BAT[1],你成了管理层,你出了书,等等,这些事情本质上都是用一个杠杆来撬动另一个杠杆。要记住,想发财,必须加杠杆。最近我跟好几个朋友聊天,他们都说自己是因为学会了用钱赚钱,才拥有了现在的财富。想发财,不加杠杆,不会用钱赚钱,注定只能一直辛苦。
三、划线句初步整合(略看即可)
1/3/4:知行合一,做不到就是不知道,边做才能边知道,做了才能消除焦虑
2/9/13/14:方法正确之后,重要的是坚持,极致的践行
7/8 事情永远做不完,我们能做的就是把时间尽可能都花在重要的事情上,花在那些做了之后能改变人生的事情上。
6 休息,劳逸结合,保持身心健康愉悦,是一件很重要的事。
9/10/11 把一件事情做好做透就很不错了,不要做了很多事情,每一件都做不好,都是半桶水。
12. 时间观:学会把你的一份时间卖5次
16/17 进入圈子初期,要无私奉献,以示诚意。懂的人,是不会一直占你便宜的。
18/19 夸奖赞美别人是一件重要的事
20 成长就是意识到自己以前有多傻
21 学到一个就是赚了
25.要认真到细致到超出对方的期望,甚至到“可怕”的地步。
26.世界上能让你变得优秀的道理不会超过20条,你要做的不是再去搞懂新的道理,而是严格地、坚定不移地按照自己的原则行事,不被任何短期利益绑架。
28 朋友也一样,少即是多
29 加杠杆才能让人生快速发展
四、得出我自己的10条人生指导原则
1.知行合一
学习了知识,就一定要去实践,学以致用,不用白学
永远没有完全准备好的那一刻,在实践中改进迭代,也是学习的一部分
光知道不行动才会焦虑,行动起来就能消除焦虑
2.极致践行,认真到可怕的程度
好方法和足够的努力是同样重要的事情,两者缺一不可。找到了一个好方法,就必须极致践行,榨干它的全部价值。不能拿了一把大宝剑,却不苦练剑法,暴殄天物呀。
努力要到什么程度才行?要做到连我的老师、我的领导都觉得我可怕的地步,才算是满意的努力。
3.少即是多,二八定律
要做的事情太多时,选择性的放弃重要但没那么重要的事情,保留最重要的事情
要学的东西太多时,选择1~3条对自己最有启发的知识点去钻研透就够了,不追求全部都学会。
把一件事情做透,做到极致,比很多事情都做的平庸,要有意义。
“世界上能让你变得优秀的道理不会超过20条,你要做的不是再去搞懂新的道理,而是严格地、坚定不移地按照自己的原则行事,
越是“乱花渐欲迷人眼”时,越是要分清楚,什么才是最重要的,保持专注,不要分心。
4.劳逸结合
年轻时太拼命,虽然能更快的取得成就,那这也是燃命之技,会折寿的。
慢慢来吧,给自己慢下来的时间、休息的时间、出去玩的时间。
人生是场长跑,身心健康的人才能走的最远呀
5.N倍效能
不管做什么事情,我都会想着能否通过改变做事方法,来将这件事变成1次劳动,可以N次收益的?
如果这件事情的产出成果不能重复利用,那我就会考虑放弃做这件事。
6.“吃亏是福”
进入一个新的圈子,想做一个新的事情,前期一定是要免费让人白嫖、让利,牺牲金钱收益,来换其他更重要的价值的。牺牲小的来换更大的收益,这种情况下,吃亏是福,必须得吃这个亏,不可以锱铢必较。
7.良言相向
对于跟我打交道的朋友,我必须去问自己:对方身上有什么值得我学习的优点? 对方身上有哪些可以去夸奖的、我欣赏的优点? 如果很长一段时间,我看谁都觉得对方这个不好,那个不好,从我嘴里很久没有冒出好听的话了,那一定是我有问题,我必须反省自己。
8.善借外力
以前的我总是过分相信自己的力量,觉得自己无所不能,有什么不会的,学习就是了。但近几年我越发的意识到自己作为个体的能力、时间、资源都太有限了,我并非无所不能。所以要想把事情做得更快更好,那我就必须学会借助外力。
外力包括:专家、工具、方法,自己办不好的事,就请比我更专业的人来帮助我做好。用好工具、好方法,来把一件麻烦复杂的事情,变得简单。要懂得借用外力,来解决仅凭个人能力解决不了的问题。
9.珍惜时间
在我的理解里,珍惜时间的表现有两个:①主动的抵制了诱惑,不被无关的人事物分心,专注与目标相关的事情 ②用时间酿酒,工作时间段里花费的时间,都是有【可重复利用】的劳动成果产出的。
如果做一件事情,中途总是没抵挡住诱惑,分心去搞别的了,导致不能不延长时间才能完成任务。或者做出的事情,是一次性的,没法利用多次的,那就是浪费时间。
10.探寻本质
遇到问题得多学习,多思考,我会一直琢磨它,直到我觉得我把它玩明白了为止。
再总结一下我的10条原则:
1.知行合一
2.极致践行,认真到可怕的程度
3.少即是多,二八定律
4.劳逸结合
5.N倍效能
6.“吃亏是福”
7.良言相向
8.善借外力
9.珍惜时间
10.探寻本质
五、对照原则,反思自身行为的不足之处
1.知行合一
做的不够好,在知乎和小红书两件事情上,一直拖一直拖... 到现在都还没正儿八经搞起来。
添加行动:在本周,先把选题清单给做出来。
2.极致践行,认真到可怕的程度
现在只能说是认真践行的程度,还谈不上极致践行的地步,很多时候虽然别人看我觉得够努力了,但我自己觉得我自己还在划水,嗐。
3.少即是多,二八定律
最近这方面的意识提升了很多,不再盲目贪多求快了。有进步。
4.劳逸结合
这点做的不好,有时候工作起来,一两个星期都没有出去逛过,导致自己身心疲劳,情绪烦躁。
添加行动:每周给自己安排一天出去外面走走逛逛的机会,让自己一周能彻底放松一天!
5.N倍效能
做的不错,意识到位。
6.“吃亏是福”
意识不到位,还是计较的多了。这事也没法刻意训练,只能在以后遇到这种情况的时候,刻意调整心态了。
7.良言相向
这点对于我的学员、朋友做的还是可以的。 但是跟我距离很近的人,我的预期会拉高很多。达不到标准,我就觉得没什么好夸的。嗐。
添加行动:每天交流过程中,至少对2个人作出夸奖和感谢的行为。加入到复盘清单里
8.善借外力
做的不错,意识到位。
9.珍惜时间
花费了时间有产出这一点我做的还不错,但是抵制诱惑不分心这点确实不太行,嗐。
添加行动:学习、写作的时间里,手机尽量保持关机!放在客厅!
10.探寻本质
做的不错,意识到位。
六、行动清单
在本周,先把选题清单给做出来。
每周给自己安排一天出去外面走走逛逛的机会,让自己一周能彻底放松一天!
每天交流过程中,至少对2个人作出夸奖和感谢的行为。
学习、写作的时间里,手机尽量保持关机!放在客厅!
能看到最后的都是有缘人~ 这里我做个自我介绍吧:七小,一个研究高效学习与知识体系构建的学习博主,目前正计划读100本书,来实测我的学习方法的效果与锻炼我的读书技巧。欢迎爱学习的朋友与我交流,详见我主页的签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