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第799篇|进与退

第799篇|进与退

作者: 不犹斋 | 来源:发表于2023-03-06 10:25 被阅读0次

    ❁/进与退

    《世说新语》的第一篇写陈仲举礼贤,陈蕃是个心怀“澄清天下之志”的人,而他所礼贤的徐稚徐孺子却是个隐士。

    徐稚家里很穷贫,但是终生隐居躬耕自食其力而不出山;为人恭俭义让,周围的邻居都佩服他的品德,时称"南州高士"。所以世说新语开篇写德行,述陈仲举礼贤下士,重点是彰显徐稚的德行。

    徐稚声名远播,屡次被公府征召而不就,但他却并非一个道德洁癖者。话说徐稚九岁时,有一次在月光下玩耍,有人对他说:“如果月亮里面什么也没有,会更加明亮吧?”徐稚说:“不是这样的。好比人的眼睛里有瞳仁,没有这个一定看不见。”

    徐稚虽然不受征召,但是却很知道感遇感恩。他曾经被太尉黄琼所辟召,同样没有应命;而等到黄琼去世后归葬江夏郡,他却亲自备了祭品,负粮徒步前往祭奠。他把酒浸到绵纱里晾干,包裹了一只亲手炙烤的烧鸡;到了黄琼的茔葬处,白茅铺地,摆上烧鸡和斗米饭,用清水还原了棉纱里的酒,酹酒祭奠,哭完就离去,也不见丧主。当时前来吊祭的名士中有个叫郭泰的听说后,怀疑是徐稚,便派能言善辩的茅容轻骑追赶。到了路上,茅容替徐稚安排了饭食,和他一起谈论庄稼之事。临别时,徐稚对茅容说:“替我谢谢郭林宗呀。大树将倒,不是一根绳子能够系住的,为什么要瞎忙活白费劲呢?”这恐怕也就解释了徐稚为什么不应召出仕的缘由了。

    徐稚和郭泰也是很早就有交游往来。一次,郭泰邀请徐稚到家中,郭家的院子里有一棵大树,正准备砍伐掉。徐稚不明白大树好好的长着为什么要砍掉?郭泰说:“建造的宅院,正像一个大方口字一样,这‘口’中有‘木’,是个‘困’字,大不吉祥。”徐穉答道:“建造宅院的方法,都正像一个大方口一样,可这‘口’中有‘人’,与‘囚’字有什么不同?”郭泰闻言竟一时无法回答。

    后来郭泰的母亲去世,徐稚前往吊祭,在庐前放生刍一束后离开。众人奇怪,不知其中缘故。郭泰说:“这一定是南州高士徐孺子哩。《诗》曰‘生刍一束,其人如玉。’我没有德行承受啊。”

    汉桓帝延熹二年,陈蕃做尚书令,他和仆射胡广等一起上疏举荐徐稚、袁阆、韦著等人。桓帝便用安车玄纁,备礼召请他们,都不出仕。桓帝也讶异这些人的德行不一般,但是仍然问陈蕃:“徐稺,袁阆、韦著哪个更胜一筹呢?”陈蕃答道:“袁闳出生公族,闻道渐训;韦著长于三辅礼义之俗,所谓‘蓬生麻中,不扶自直’,不镂自雕。至于徐稚,出生在江南卑薄之域,如角之特立杰出,应当为先。” 在陈蕃看来, 袁阆、韦著教育环境优越,相比而言,徐稚尤其难能可贵。所以陈蕃被贬到豫章太守时,一下车先去拜访徐稚,并在以后的日子里,设专榻招待徐稚。

    汉灵帝即位初年,朝廷还想用蒲轮车征聘徐稚,但是这个时候徐稚却逝世了,时年七十二岁。相比徐稚的隐逸,陈蕃一生践行“大丈夫当为国家扫天下”。内忧外患之际,不断在朝堂斗争,不避强权,犯颜直谏,在被免官与起任之间来回切换,却从没有后退过,最终与大将军窦武谋除宦官,事败而死。

    徐稚和陈蕃是德行高尚者两种人生态度身处末世的不同选择,徐稚隐逸固穷,陈蕃争抗死难,当进当退?孰是孰非?曽巩这样论述:“忘己以为人,与独善于隐约,其操虽殊,其志于仁一也”,同时揣度徐稚“此其意亦非自足于丘壑,遗世而不顾者也。”曽巩的意思或许更倾向于积极进取图变,但他他岂能真正体悟当事人的内心?或者“明知不可为而为”,或者“无为而为”,这两类人向来融容共处,互相敬重,何论高下智迂呢!设若冰轩不幸生逢彼时,恐怕多数也愿意选择与徐稚为俦,虽然打心底里的确更敬佩陈仲举们的坚韧执着。

    2023-03-06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第799篇|进与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omul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