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武志红老师的一篇文章特别有感触,锤炼你的韧劲。
让你内在的力量涌动起来,和外界的各种存在去碰触,去建立关系,用一生的时间去活出这种感觉-带着主体感展开你的生命。脆弱的生命和有韧劲的生命,其中一个重要的区别是后者知道时间的存在,所以能从一生的整体角度去看一切。因此有了耐心,而前者感受不到时间的存在,于是觉得每一个瞬间的挫败,都像是可以致命一样。
我特别喜欢武老师的这句“带着主体感展开你的生命”这句话,因为有主体感的带入,生命中就有了许多的韧劲,韧也许意味着百折不挠,遇到各种挫折的时候会有能力不放弃。我很期待能拥有这样的时刻,可往往在时间的洗涤下,放弃的事情数不胜数。
因工作的关系开展了新的业务,外出学习的时候看到京城如此的红火,所有的人都说这是朝阳产业,未来的发展不可估量,我当时也是激动万分,认为回去很快就会发展起来,可是两年过去了,依然是不死不活的局面,它的存在让人觉得很尴尬,有时候我就想还是放弃了算了,这只是工作的一项内容,非我的身家性命,弃之没有什么可惜的。可想想当初孕妇瑜伽的遭遇,链断了想衔接实在太难了。
当初孕妇瑜伽外派小丽去学习,小丽回来的时候热情高涨,放弃休息时间普及宣传推广,可谓是费尽了心血,不知是为什么,一直处于半温不火的状态,加上领导的不满意,这种状态的持续让小丽苦恼,实在耗不下去,小丽不情愿的放弃了,从此孕妇瑜伽再也没有开展起来。我想起街上很多的门面,门头换来换去,都是因为经营不下去了,选择了放弃,有很多甚至是连锁,在大的城市或其他地方,生意很好,可在这个地方就是很难经营。
是死磕到底呢?,还是明智放弃呢?这真是一件让人左右为难的事情。的确每一件事情的成功需要很大的韧性,摸索,努力,不放弃,要经过时间的锤炼。可是人力配备是有成本的,收支不能平衡,一年可以,两年可以,如果一直没有起色,是不是就意味着要有所选择,可否有能力承担这样的成本损失,没有起色是否还有突破的能力,这样的放弃是当初自己抉择失误呢?还是能力缺陷?
其实不仅在工作上,就个人而言,也会遇到相同的遭遇,一个人的一生说起来很快的从青年,到了中年,最后走入暮年,时间就是一个人的成本,如果你用大量的时间付出最后收获很少,也是一种困惑。我总是对自己说,想当初如果我不放弃书法,坚持下来说不定也有所成,可我总是写个一年半载,就放下束之高阁了,三十多年过去了,我依然停滞在当年的水平上,坚持的这一年半载也就是练个手熟而已。
还有健身,夏天到了,为了穿衣服好看,开始健身,冬天来了,厚重的衣服遮掩住了赘肉,就开始懒惰有一搭没一搭的锻炼,体重不仅降不下来,反而一年比一年重。写文章也是如此,写写停停不能坚持,看简书中那么多勤奋日更的写者,我的文章迟迟不能推到首页,自有道理。
想想人生的岁月中是坚持的多还是放弃的多呢?坚持成功的案例也比比皆是。朋友曾经说如果你坚定了一种选择,坚持了十年,有可能就在某一个领域有所建树,一个人的韧性在生命中发挥的淋漓尽致,焉有不成功的道理。在我可惜自己书法放弃的同时,我也曾思考,书法对于我的动力有多大威力,从小被父母威逼,并非自己个人喜好,长大了觉得可惜,以为坚持了能有所成,功利心占据很大部分,从某种程度来说,我并非是带着主体感展开我的喜好,信念的动力来自外在的多一些,从我个人来说并无全然心思享受书法带来的快乐,所以断断续续停滞不前。
我的朋友学习心理学如火如荼,到处飞来飞去的,很是忙碌,进步也很大,在工作之余她的大部分精力都在学习心理学。我问她动力源自何在?她简单的说了一句话:“只是喜欢而已”。“喜欢”两个字把所有的信念,努力,韧性都囊括其中,看她一路走过来,我知外界的,家庭的阻力有多大,投入的金钱又有多少,可她用她的韧劲让排斥的老公选择了支持,用她的韧劲帮助了一个又一个孩子,她曾说每当做个案最后有好的转归时,内心特别高兴,更加坚定在心理学的道路走下去韧劲。
人生中面临的选择数不胜数,每一次抉择都伴随着坚持还是放弃,遵循内心的需求,即使遇到低谷,那份需求的渴望既是动力,也是韧性,更容易坚持下来,而那些来自外在的需求而左右的行为,是无法准确判断,幻化为自己的动力,就很难坚持。及时止损,优胜于劣,这真是需要自身不断的修为和提炼,终究带着主体感生活,无论是发自内心还是外在需求,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每一次的体验都会让坚持的能力更久一点,止损的力量更强一些。内心也将更加丰盈,游刃有余。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