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云晓老师说:“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一种虚弱的教育、脆弱的教育、不负责任的教育。”作为一线老师,我非常认同孙老师这个观点!就算我以前没有读到孙老师说过的这句话,我也要对学生犯下的错误行为进行惩罚,并且寸步不让,绝不手软!夸美纽斯曾经在《大教学论》中明确指出:“我们可以从一个无可争辩的命题开始,就是犯了过错的人应该受到惩罚。他们之所以应受惩罚,不是由于他们犯了过错,而是使他们日后不再犯。”
只是,惩罚里头有乾坤,没有智慧和担当的老师用起来麻烦甚多!
首先我要说明的是“惩罚”绝不等同于“体罚”,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切勿混淆。
其次要明白,惩罚的目的是为了推动孩子心智成长,避免错误再犯。所以教师在实施惩罚的时候必须倾注满腔的真诚与爱心,要让学生心服口服!
那么我的学生在犯了错误后,我是如何实施惩罚的呢?
惩罚之前我得做一件事,那就是与孩子们一起商议,找出存在于班级中或者是各个孩子身上的各项问题,并且是反复出现的问题,然后根据这些问题制定惩戒方案。比如恶意给同学取绰号,那个取绰号的同学先给被取绰号的同学道歉,再给这个同学取几个文雅美好的绰号并且进行广泛的宣传。比如说脏话,写出不少于50个文明优美且文雅的人际交往词汇。还比如上课看课外书籍,课下写出不少于500字的阅读心得,两周之内不可借阅班级图书馆的杂志。惩戒条例多达30条。
这个惩戒方案完全是由孩子们制定出来的。制定方案的时候我不会放任不管,我会提出我的建议,我也要把关,并且这个方案还要取得每个孩子的首肯。如果有个别孩子不同意某些条例,我会与他们进行开诚布公的交流,采纳他们的建议对方案进行反复修改,直到每个孩子都没有异议才实施。
其次,就算惩戒条例定了出来,我也不会急于惩戒,而是要给犯错的孩子多次机会。我一贯秉持“事不过三”的原则。比如科代表反应说某个同学总是在课堂上闲话干扰老师讲课同学听课。我如何贯彻我的“事不过三”原则呢?
如果是第一次课堂讲闲话,我只是笑笑,丝毫不责,与孩子一起分析课堂闲话的利弊,教孩子如何控制自己的讲话欲望。孩子们第一次犯错,我绝不会责问:“你究竟怎么回事?”更不会黑着脸骂:“你脑子有病吗?”我只是在脑子里不断地想:他为何要这样做呢?然后努力地去寻找问题的根源所在,找到之后再对症下药。
第二次课堂闲话,我仍然丝毫不责,笑笑,说:“没事,理解,人嘛,哪有不犯错误的,犯错不要紧,要紧的是赶紧改正啊。”说完这个话,我仍然会去关心这个孩子究竟在哪个方面遇到了困难,能帮其排除的一定帮忙排除。排除不了的我则根据具体情况放宽对这个孩子的要求,绝不会强人所难。
第三次课堂闲话,我会笑笑说:“孔子最爱颜回‘不二过’的品质,我也最欣赏‘不二过’的孩子,你现在是第三次违规了,我得提醒你,或者说叫警告你,事不过三!再犯,你必须为你所犯的错误付出代价!”
第四次课堂闲话,毋庸置疑,严惩不贷!
正如奥古斯丁所说:惩罚是对正义的伸张。马卡连柯也说过:凡是需要惩罚的地方,教师没有权利不惩罚,在必须惩罚的情况下,惩罚不仅是一种权利,而且也是一种义务。犯错就要接受惩罚,这是再明确不过的教育常识了,没有必要再去讨论该不该的问题。再说了,所谓师爱,不就是推动孩子的心智成长吗?孩子一而再再而三地做出不良行为,老师却不对孩子的错误行为进行强制纠正,这样的师爱难以置信!
只是当下关于惩罚造成师生关系恶化甚至是学生为了反抗惩罚不惜自寻短见的报道频频见诸报端。不论是老师还是孩子以及家长,都输不起!所以惩戒需三思而行!
如果我的学生犯了错误,并且破了“事不过三”的原则,我会事先把学生的违纪情况调查️清清楚楚,并且还要找当事人心贴心第谈话,目的就是让他认识到自己的不良行为给自己、给他人,以及给班级带来的不良影响,然后问他心里是否准备好接受惩罚了。当孩子他说他心里做好准备时,我才会实施惩罚。就算做到这一步,我还是很谨慎,我会给他一个违纪学生反思说明书,让他冷静,理性地填好,再交给我。附违纪反思说明书:
我会根据学生所填的内容再一次找学生谈话,我真诚地问他,你所填的内容是否属实?他说属实。我再问,你心甘情愿接受惩罚吗?他说心甘情愿。我还问,这次是笑着问,你不投诉?你不回家跟家长乱说?听我这样说,他笑得很欢,摇头摆手,忙不迭地解释,不会不会,不会啊!那好,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实施惩戒!我脸色一正,霸气十足地说道。
当然,最后我还不忘当着孩子的面把这份惩戒说明书精心地收藏到我的文件袋里,调侃道:“这黑纸白字,铁证如山,我要好生收藏,等到咱们二十年再相聚,我给你孩子看看,怎么样啊?”孩子能怎样?求我呗,说收藏可以,千万别拿出来给他小孩看,保证今后不再犯了。呵呵,到此,我大获全胜!如果有刁蛮家长,认为我惩罚他孩子不应该,那行啊,请他到学校,把文件袋里铁证如山的证据拿出来请他过目,他还好意思说三道四吗?
这样的惩罚当然是属于常规性惩罚了,别小看它,做到极致,就是最漂亮,最能服人心,又最能自我保护的惩罚模式。
有些时候,那些悟性比较高,教育成本特别低的孩子犯了错,就不必用这种方式去惩戒他。我们可以把惩罚变成行为艺术。
比如我班镇东同学,因不满体育老师将周五体育课拿来练篮球,故意在老师上课时吹口哨,招呼之后仍然我行我素。体育老师一气之下将其投诉到我这里。
“干嘛在老师课上吹口哨呢?”我笑问。
“我吸气时不小心吹出来的。”镇东答。
“那招呼之后你怎么还一意孤行呢?”我追问。
“嗯,呃。”镇东张口结舌。
“应该还有其他原因吧,告诉我,我会理解你的。”我柔声且真诚地说。
“我们都希望周一下午体育课练篮球,周五下午体育课练跑步,可体育老师不给。”镇东回答。
“有什么不好吗?”我疑惑。
“周五下午练篮球,球场都被高中同学霸占了,我们根本靠不上边。”镇东不满地说。
“那你们有没有把你们的诉求告诉体育老师呢?”我问。
“没有,只是大家私下议论,没有正式跟体育老师提出来。”镇东说,不满变成了扭捏。
“好!我帮你们跟体育老师沟通。不过,你必须为你所犯的过错承担责任。你的违纪记录已经超过三次,所以这一次你必须受罚!怎么罚呢?”我故意沉吟着。
“由老师你定。”镇东一副坦然受罚的样子。
“好!我定!违反课堂纪律,首先要给任课老师道歉,这是大家制定的惩戒条例之一。至于你课堂上吹口哨,屡禁不止。很好!你有这个才能我就要帮你发扬光大。给你一周、两周,甚至三周都可以,用口哨把咱们的班歌给吹出来!6月份的创意生日会上,吹给大家听,正好给大家助助兴!”我慢条斯理一本正经地把我的惩戒方法提了出来。镇东“啊”的一声睁大双眼,不过马上又恢复了正常,说:“我服从,我没意见,我一定做到!”
给孩子们宣布对镇东的惩罚意见时,所有孩子都乐得鼓掌。我这可是给他们提供了一个寻开心的机会啊!而镇东呢,先是尴尬一笑,然后打肿脸充胖子般地说:“我不会让你们失望的。”
惩戒的方式很多,但不管怎么惩戒,一定要让学生服气,并且愿意接受。教师切不可意气用事,或者霸权强压。但凡是带着真诚之心和公平之心,带着帮助学生成长的心去惩罚,学生都不会恶意抵触的,并且还能取得不错的效果。于学生,无伤;于老师,无损;于家长,无怨。皆大欢喜,一起成长,多好的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