嘈杂拥挤的车厢,列车广播响起“如果没有遇见你,我将会是在哪里?…任时光匆匆离去,我只在乎你!”的歌声。悠扬深情绵柔的弦律,句句声声入耳,一首邓丽君的《我只在乎你》让我有点情不自已,眼泪差点冒出来,不忍再细听。火车又将我带回惠州,一句话忽然闪现:这不是归途的归途,归途又在哪里?人生几何!望景明的窗外,我的心情乱嘈嘈如所在的车厢。
早知道这样,我就不坐绿皮了。至少可以买卧铺,多捣百来块钱,已然在途上,又何必省惠这百来块呢!况我是有点不适应这近在咫尺的逼仄了。
拍于火车窗外在衢州上来一位女子,白衣,淡篮牛仔裤,一只大行李箱。本来,我是不去注意这些的。所谓的观察,在很多情况下,都是被动地闯入,来自一种主观意识上的感觉。直到我发现她在读书,置于吵闹的车厢中时,我的目光不由地朝她转去。她靠窗而坐,手捧一本书,心无旁骛,岁月静好。我想知道是什么书?视力眼神不及,只看出页面上有“女子”两字。我顾自判断是一本当代作家写的“杂书”吧,这类书我是很少读的。我又朝那边望了一眼,清秀而白的脸庞,额上套着半月型淡蓝色的发夹,我在想:她一定是喜欢读书或写作吧。心里便很想认识,或留个微信,或许有话说。至少在这里,我们都是喜欢安静的,不是那种爱吵闹的人。可是,世界大千,总有各种各样的人,吵闹是他们一惯的常态。看视频放外音,不会考虑是不是打扰别人,以自己为中心,这样的人多半是自私的,乃至无知的,是不知天高地厚的。然而,你没有办法,只有适应,无视。说起来,还是咱们的教育传承大环境需要改善进步。许我太天真幼稚了。我是一个不需要别人、法规来特别管理的人,是一个守规矩分寸的人,若都像我,社会秩序会好很多。当然,这且算是优点,但于社会现实生存生活,却是很大的不足。
我也感到,她也受了吵闹的干扰,朝我这边看了一眼。因我对面的一位小伙子,自上来一直戴着墨镜,用平板看电影,外放声音很大。之后,“墨镜”又换了手机在看。“墨镜”旁边一位没有座位的老人半睁着眼、微张着嘴巴瞌睡,眼神朦胧昏涩。老人旁边是一位工人模样的男子,皮黑,鼻子有点塌。斜对面,即看书女子座区域,一个男子在“钓鱼”。“钓鱼”旁边靠窗的男子,前额高且宽,鼻挺,相佳,在吃鸡腿,不忘擦嘴。相佳男对面坐着读书的女子,这时她在伏案休息。读书女子旁边,是帮女子放行李箱的风度男子,一直很安静沉稳。这么近距离地“观察”,目光游离间,有些尴尬。不由自主的,觉得人真是奇怪的动物。那一个个脑壳像是假的,可是,这些假人分明是活色生香,有七情六欲的。
水田待秧傍晚六点钟左右,车到上饶站。当地的小贩上车来推销江西特产之一鸡腿。女子画着口红,圆脸,身材微丰,看样子是一位孩子的妈妈。她的叫卖跟列车员推销差不多,声音响亮,词句清晰。我感到为生活工作付出的人,像这位女子利用停车的几分钟间隙做点生意,是很可敬可佩的!人人都要生活,人人都要工作、付出。无论长得漂亮的、一般的,也无论出身层次优劣,都必须付出,各有方式,各有内容,无一例外。没有谁是可以不劳而获的。至于出身特殊的人,且不在此列。
每到一站,有下车的,也有上车的,列车就是一座流动变化的所在。车上的人五花八门,有各自不同的生活。现在,大家同乘一列车,到了站点即作鸟兽散,去谋去过各自的生活去。我在想:这列载着我们的火车是什么呢?我觉得它就是途上的一个站点。生命来是偶然,去是必然,唯时空永恒。
与读书女子同坐区域的三位男子是安静的,风度也不错。我忽然想到林清玄说的一句话:永远不要忘记飞翔的姿势!我对自己说:要记住,无论何时何地,都要向优秀的看齐,朝好的方面靠近!远离一切糟粕。
油菜黄了绿皮火车除了嘈杂,也有它有意思的地方,其中之一是乘务员叫站,大声的叫站,不怕坐过头。
从午后到傍晚到夜晚,车一直在江西境内奔跑。去时过江西,返时仍过江西。油菜老了,秧苗青青,水田待秧。时光像流水,不停地向前奔流,万事万物都顺应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或向前,或衰老,或死亡,亦或重生。
这一趟,脚步匆匆,匆匆脚步。到归途的这个时刻,特别有一种不真实感,虚幻不知所在。不由想到那句话:如梦如幻如泡如影如露如电,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夜深了,火车在大地上奔跑,没有睡意。或许,这才是归途吧。(写于归途的火车上)
千年一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