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前些日子的电视剧《如懿传》大火了一把,大家都在讨论剧情和人物分析,尤其是主角如懿,对她“人淡如菊”的品质表示欣赏,也对其稍显悲惨的处境感到惋惜。
如懿有棱角,有尊严,与皇帝恩爱相知,在宫中格格不入,这也给她带来了无尽的麻烦。她不肯顺服,加上被做局陷害,屡遭皇帝猜忌,心灰意冷的她,割发明志,被废去皇后位分,交还宝册,最终郁郁病亡,只在宫中留下一丝痕迹。
电视剧塑造的这个人物,观众喜欢,甚至很多人找到了自己的身影,但我却感到凉意冲上头顶。
为什么会有相反的感受呢?
我们看如懿,光明磊落,品德高尚,都是大众一以贯之的价值观。可是,如懿为此付出的代价是什么?
被他人陷害操纵到失去爱人,亲人,还有生活。
位分被废,旧日情丝也化作一缕断发。
失去恋人的信任之心。
魏嬿婉在她被废后,把这个消息告诉了她年迈病重的额娘,额娘一口气提不上来,当场就离开了人世。
看似赢得漂漂亮亮,实际却是输的干干净净。
2,
再来看看剧中的大反派魏嬿婉, 令妃魏嬿婉出身低微,卑劣狠辣,坏事做尽,一门心思讨好皇上往上爬,爬到了贵妃的位子。她不仅害死了五公主,六公主,还离间五阿哥,最后害死如懿的两个儿子,害的如懿断发自尽。
私生活不检点,无视规则。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她这种不择手段的斗争经历,都将被后人嘲弄唾弃。
魏嬿婉是个十足的反面人物,但在一点上,她是对的,“为了想要的东西拼尽全力”。
如懿的姿态好看,无非因为她从未有过真正的努力。
不努力,很多时候是拥有尊严最快的方式。
没有人喜欢失败,大家都害怕失败带来的影响,如果可以选择不去竞争呢?是不是躲避了失败与否的裁判?
还可以拈花轻笑,一副洒脱不与人争的好姿态。相比之下,魏嬿婉的姿态可真是丑陋至极。
“姿态好看”的胜利非常容易获取,只要你永远不露出认真的样子,永远说我不在乎,永远把一切别人争抢的东西,都云淡风轻地丢掉,并用一种优越的姿态俯瞰众生。
但是最终呢?被践踏掉所有尊严,不争之胜并没有胜利,反而真正切切是个输家。

低贱出身的魏嬿婉来到紫禁城内,处于这个生态中的绝对弱势地位,谁都可以把她踩在脚下。如懿才不懂这种底层的绝望,底层蛮荒的生存环境容不下这朵白莲花。
每一个经历过绝望的人,都会脱胎换骨,认准死境中的一线生机,生存才是最重要的事。活着,成为魏嬿婉心中唯一的衡量标准,其他的什么尊严都是虚妄。
因此魏嬿婉能把尊严放下,姿态放下,只为求那渺茫的生机。对她来说,生存很重要,想要获取就要拿同样珍贵的东西来交换。
如果一点点腰都不愿意弯下去,凭什么这世界上所有好事,都要为你安排的明明白白呢?
3,
世间万物无非是价值交换,不管你交换的是金钱、尊严,还是容貌,只要双方认可,就可以完成。
象牙塔中的白面书生,学识很高,眼界很高,却踏在虚无缥缈的云端。他们心中的交换是“只要我在排位规则中比较靠前,这世界就该把我要的东西给我。”
他们的排位规则,往往就是学识高低、品德高低、姿态高低。
怀才不遇,怀的未必是真才。这个社会讨人厌的地方就在于,它有自己的排位规则,你自己制定的规则有什么用呢?
漫长的学生时代,成绩大过天,我们在单一的规则中度过了很多年,养成了固执的一元思维,只要我成绩好品德高,我就能获得想要的一切。入了社会,还会延续这个路径,只要我成绩好品德高,我就可以找到好工作,走向幸福人生。
但是结果呢?不停地受挫,不停地碰壁,三观在现实中破碎又重建,这是很多毕业生痛苦的来源。
学历越高,越容易骄傲,毕竟读了那么多年书,总该有些回报。是的,回报确实有,但不是以他们想的方式,他们想的是:学历高=赚钱多。
社会可没那么简单,大公司需要好学生,是因为认为你有可能给公司赚来更多的钱、名望、地位,而不是让你继续学习考个高分。想要在社会中爬到高位,你需要接触很多人,用珍贵的东西完成一次次的交换。有的人在一个个场合中左右逢源获取人脉,有的女生很会利用自己的性别优势,有的老板为了拿到投资给别人下跪。
姿态都不好看,但他们在变得越来越厉害。看不起他们的人,觉得自己品德高尚,不屑于做这些掉价的事,他们想象中的姿态应该是“平起平坐”。
这样想的,基本过得不如意。

沧浪之水的主角池大为就是典型的白面书生,起点高,80年代研究生毕业,恰逢全国推行领导干部年轻化,池大为是理想的人选,被作为重点培养对象。
机关里的日子太过清闲,池大为又看不起那些小人行为,守着内心的清高。丢失各种攀爬机会不说,还耿直得过了头,越了体制内的界限,从高起点,打入冷宫。
这和很多清高的高学历毕业生类似。
和他相反的是丁小槐,典型的凤凰男,为领导打水挡酒,十足的狗腿子形象,甚至有一点卑鄙。讽刺的是,丁小槐过得可比池大为好,还有能力帮池大为解决问题。
所幸后来在低谷中,池大为经历了思想上的脱胎换骨,现实中老婆孩子的刺激,也让他走出那一步,从纯粹的知识分子变成干事懂事的知识分子。当然他并不像丁小槐那样毫无底线, 他没有背叛自己信守的道德品质,知识分子操守,而是懂得了变通。一变则通,这直接促成了池大为后来的升迁。
这个世界并非简单的黑与白,而是在中间呈现不同程度的灰。黑与白只存在想象中,想要在社会中立足,就得打破固有的价值观念,学会变通。
4,
初入社会时,总有些前辈会告诫你,要学会“不要脸”。当时的你肯定怀着否定的态度,不论这社会有多现实,有违本心的事情总是不屑于去做的。
其实他们说的没有错,只是没有描述清楚,“不要脸”并非是丢掉底线,而是学会变通。如果一个人,连尊严的代价都不愿意付出,那么他便不配拥有日后的一切。真正渴望机会的人,会不惜一切代价去努力。所以我们会看到很多人为了得到他们想要的东西,脑袋削尖了钻到底下,浑身泥泞,甚至有时不择手段。
世界被渲染的一副美好的样子,就算有些许不如意,你还是满怀希望。但是你要明白,人类作为一种动物,在生命生存和延续的历程中,蛮荒残酷才是基调。
在真正认识这个世界时,我想你不应该只带着满脑子的想法和一双摊开来白白净净的手掌,先去弄脏你的手。因为在未来的生活中,连弄脏自己的手,都必须是别人肯给你这样的机会。
沧浪之水毕竟是小说,池大为有机会二次入场,现实中的体制可不会给你翻身的机会,一步错步步错。
如懿呢?若是能重来,会不会后悔自己的选择,结局是否会不同?
谁都想越过山丘时,拈花带笑,但没人看到微笑的背后,是摸爬滚打的伤疤。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