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每天写1000字万钻俱乐部读书
一生必读的万卷好书048-2:《驱动力》(中)

一生必读的万卷好书048-2:《驱动力》(中)

作者: 北京杜豆豆 | 来源:发表于2018-11-23 22:26 被阅读57次

    文/杜豆豆

    2、什么是第三种驱动力?

    要理解这个问题,我们先来讲讲前两种驱动力。

    在上个世纪40年代,威斯康星大学的心理学研究者们曾做过一个实验。他们找来8只恒河猴,把它们放到一个大笼子里,这个笼子里有一个简易的开锁装置,需要三步才能打开。猴子们被放进去之后,研究者们开始观察和记录猴子们的行为。结果发现,在没有任何暗示和奖励的情况下,这些猴子自己就开始专心致志地琢磨起来。两周左右,所有的猴子都可以驾轻就熟地打开这些锁了。

    这可是让科学家们大为惊讶,没有奖励,也没有任何指导,这些猴子是靠什么力量成功学会开锁的?

    当时,科学家们普遍认为,积极行为主要靠两种驱动力促成。

    第一种驱动力,是为了满足基本生存需要的生物性驱动力。比如,我们饿了要吃饭,渴了要喝水,都是这第一种驱动力。

    还有就是,第二种驱动力,它来自外在动力,也就是当我们做出某种行为时,外界环境给我们带来的奖励或惩罚。比如,上面讲到的胡萝卜加大棒,就是典型的第二种驱动力。

    但是,在这个实验中,用这两种驱动力显然都是解释不通的。那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不仅在这个猴子实验上,科学家们有疑问。在我们人类社会的发展中,研究者们也发现了问题。

    如果我们把人类社会比做电脑的话,驱动力就像操作系统一样,尽管看不见、摸不着,却在左右着我们的行为选择。

    人类的第一个操作系统,就是以生存需要为主导的驱动力1.0。比如,我们在远古时代,几乎所有的行为,都是为了活下来。这显然是第一种驱动力的作用。

    之后,就是驱动力2.0,通过外部奖励和惩罚来实现。尤其是进入工业时代,大规模经济带来的重复性劳动需要科学管理,胡萝卜加大棒的激励模式也因此风光无限,成为广泛应用的管理方法。但是,进入新的时代,人们却发现,这个运行良好的2.0系统,开始出故障了。有时灵,有时不灵,非常不稳定。

    那么,到底出现了什么问题呢?

    首先,人们追求的目标不一样了。

    过去,我们追求的是经济利益最大化。可现如今,越来越多的个人和企业开始注重起社会效益最大化了。

    比如,由全世界上万名爱好者免费创建的维基百科,它不隶属于任何商业机构,使用者也不需要付一分钱。可是,如今,它运行良好,词条不断增加,已经成了全世界最大的百科全书。再看商界巨头微软在同一时期创建的全球第一个在线百科全书,微软提供了全程资金支持,还高薪雇用了大量专业作者、编辑和项目经理进行制作,可现在,它却完全销声匿迹,没有踪影了。

    有钱又怎么样?这些外部金钱的奖励,并没有给微软的百科全书生意带来繁荣。相反,没钱给的维基百科,反而意外地成功了。这显然是驱动力2.0系统无法解释的。

    其次,研究者们还发现,人们做决定,并不像想象中那么理性

    过去,我们总认为人是高度理性的,做任何一件事都以利益最大化为准则。但是,越来越多的现象让我们看到,很多时候,我们并不理性。

    比如,我们可能为了活得更有意义,放弃原本的高薪职位,反而接受一份收入低、但使命感更强的工作。我们还可能仅仅为了心中向往的雪山美景,来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这些行为,有人给奖励吗?没有,完全是我们自发自愿,这么做了,我们高兴。

    另外,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对工作有不同看法了。

    以往,对很多人来说,工作是无趣的,没有适当的激励和严格的监督,总会有人偷懒不干活。那是因为,以前,多数工作是推算型的,给你一串指令,只要你照着做,就能达到所要的结果。就像喜剧之王卓别林曾在电影《摩登时代》中表演过的那个拧螺丝的工人一样,重复的机械劳动,根本不需要动脑子,螺丝来了,拧一下就完成了。这样的工作,谁干久了能不烦呢?

    但现在,这一看法正在改变,越来越多的人认为工作也可以变得有趣,是能够自己主导的。那是因为,大量智能化的机器代替了人工,我们的工作已经开始往探索型发展,这些工作没有现成的答案或者规则,你需要自己去试验各种可能性,找出解决方案来。对于这样的工作,靠单纯的外在奖惩,已经不灵了。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研究者们终于意识到,一定还存在着第三种驱动力。

    这种驱动力是根据我们自身的内在动机而产生的。就像前面讲到的猴子开锁实验,开锁给猴子们带来了愉悦感,这种愉悦感本身就是一种内在的激励。人类也一样,有时我们做某个行为,只是因为我们觉得好玩,做得开心,我们愿意投入精力去努力。

    所以,第三种驱动力,也就是来自我们内在的动力,是内心主动想把一件事做好的欲望,简称为“内驱力”。对于推算型的工作,胡萝卜加大棒是适用的,但是对探索型工作,却具有破坏性。探索型工作需要的是能够自我激励的员工,这些员工就是具备第三种驱动力的员工。就像维基百科的模式一样,不需要有人监督,也不需要有人激励,参与者自己会从工作中找到乐趣和意义。

    那你可能要问了,这第三种驱动力,会对我们的行为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

    行为科学中的自我决定理论认为,人有三种内在需求:能力需求、自主性需求和归属需求。如果这些需求得到满足,我们就会行动积极、工作高效,并且心情愉悦。但是,如果这些需求受到阻碍,我们的积极性、工作效率和愉悦度也会直线下降。

    所以,如果你是一个管理者,你认为你的员工都是从骨子里讨厌工作的,你很可能就会局限员工们的内在动力,让他们产生被外在动机驱动的行为,这些行为被称为“X型行为”。如果你认为他们是足智多谋、富有创造力的一群人,那么恭喜你,你的员工会发挥出无限的潜能,他们的行为将更依赖于成就感的获得这样的行为被称为“ I 型行为”。

    有了第三种驱动力,就会让我们实现从X型行为向I 型行为的成功转变,让我们的表现水准更佳,更为平和地看待金钱和认可,活得更健康、更幸福。

    换句话说,如果你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那么你就能超越自己。你所需要做的,就是倾听自己的内心声音,激活你内在的能量之源,活出自在、不怕挑战、敢于担当,让你的关注点放在内在的成就感上。

    好了,以上就是我为你讲解的第二个重点:什么是第三种驱动力?我们了解了三种驱动力的不同侧重点,第二种驱动力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以及第三种驱动力的发现和重要性。

    (未完待续)

    原创不易,转载请注明出处。

    如果您觉的文章有用,别忘了在文末点赞哦。

    作者简介:

    杜豆豆,IT从业20余年,爱好广泛,本科时修英语、计算机,研究生修美学、心理学。早年创过业,后就职多家全球知名IT外企,现工作于某研究院。性格淡泊宁静,书痴一枚,闲时码码字。兼任多家平台签约作者。愿倾尽一生之力,读经典好书,写有厚度的文字,过有深度的人生。

    更多好书,请访问我的文集:《一生必读的万卷好书》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一生必读的万卷好书048-2:《驱动力》(中)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nrcq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