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

作者: 文话苦侣 | 来源:发表于2017-09-18 23:31 被阅读1763次

        很多远在他乡之人喜欢以不同的文字方式来表达对故乡亲人的思念。

      我也曾有过,现在想想已有十余年。准确点,是在汕头军营的日子里发生的。

        参军去汕头,并不是我第一次出远门。14岁,在有着900多公里铁路距离的湘西读书时是没有过如此念头的。这或许与年龄有关,“少不更事”确实是有其一定道理的。

        去参军是有目的,应该说是父亲的意思。起初我是看不起当兵的。感觉没有文化,穿着土俗。特别是那双绿色的胶鞋,感觉只有在农村老家才可以看得到,所以是心生拒意的。现在看来是不妥当的。父亲希望我有份稳定的工作,没有任何商量的余地。我便走上了参军之路。

        我的父亲是一位教师,往前数5代,家里也是一户日出劳作,日落息的农民,没有任何背景。他之所以能够划时代般的影响了这个家族前行,源于一次家庭变故。文革后期家里被同族人因为一些子虚乌有的怀疑而抄了家,除了两间漏雨的土墙房,别无所有(父亲说家里连一副完好的吃饭碗筷都没有)。这对于一位血气方刚的少年来说绝对是一次刻骨铭心的耻辱。

          他发誓要走出去。他成功了!

          后来父亲每每读到路遥的《平凡的世界》时,总有一股莫名的伤感回望。以至于我人生真正意义上接触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就是它了。

          这是我的父亲。

          父亲是一位教师且很优秀。很多年后,许多非常优秀学生来探望他,是最好的证明。

          可他却并不见得一位优秀父亲。我是很清楚的感受到他对我的爱的,可是这种爱却沉重的架上一份“家族振兴”的枷锁。有时候想来很是可怕,令我承受不起。固执的抱怨也就顺理成了章,所以就有了“不见得是一位优秀父亲”的定论,再后来就有了“存有私心的爱”不是大爱的同感。

          父亲是从来不会在外人面前发脾气的,我的祖母也就是他的母亲教育他:“出门在外,别人吐呸口水在你脸上,你擦掉就走不要再生是非”所以在外人面前我的父亲是一位德才兼备的先生,尊敬他的很多,不服他的人很少,反对他的只有那么屈指可数的几个。

        父亲在家排行老三,这里指的是活着的。至于生下来养不到几岁后,因家境贫寒和医学条件差而没有活下来的,父亲自己也不清楚是排老几了。祖母也没有提及过,毕竟这是一种撕心裂肺的痛,在经历这些生命的生死离别后祖母特别心疼活下来的这三个儿子。有此处世之感慨是可以理解的。她并不希望他因为一些是非而再生是非,换句话就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可以肯定祖母是善良、柔弱的。

          在家里,父亲的脾气并不好。时常会因为家里的一些小事大发雷霆。我和母亲便成他可以宣泄的对象。起初可能是我的不懂事,和母亲的不理解。后来可能是家庭和事业的压力。再后来是残酷的现实和他远大的抱负。这样生活,母亲和我乃至以后的妹妹都用一种方式去面对,离开这个不温馨的家。

          这样日子一直在僵持,有一天妹妹在饭桌上宣布了一则消息:她准备嫁到江苏扬州去。我抬头望了望父亲,铁青着。

        妹妹远嫁到江苏 ,我随父母一同去了扬州,回来的路上一言不发。

        在岁月的磨合里,父亲越发显得沉默,对外如此,对内亦是如此。

          起初这令我是很不适应的,在离家的日子越来越多,陪他的日子越来越少后,我并没有因为感觉离开了他,就获得了重生。(未完待续)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父亲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otis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