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简友广场读书想法
复述《论语别裁》6(上)师父叫你一声“弟子”,你敢答应吗?

复述《论语别裁》6(上)师父叫你一声“弟子”,你敢答应吗?

作者: 抗知体 | 来源:发表于2023-03-19 22:38 被阅读0次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一、“弟子”

    师父、老师称学生为“弟子”,是因为有朋友之间的友情,又如自己的孩子般对待。

    二、“师父”和“师傅”不一样

    这两个词的意思差别很大。其中,“师傅”这个词随着时代的发展,含义一直在变。到了现在,一提到“师傅”,大脑里冒出来的大概是开车的司机或者做菜的厨师吧。

    “师傅”,是精通某一种技艺的专业人员。

    “师父”,是为自己负责任的如父亲般的人。

    三、“师父”

    对于现代社会的普通人而言,“师父”这个词是陌生的。也无法理解“师父”这个词的厚重——“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与之相对应的,这个词背后的精神——“尊师重道”,也消失殆尽。

    南公对此颇为感慨。

    南公说,在古代,一个学生就算高中状元、权倾朝野,一旦回到自己的家乡,拜见自己既没有功名也没有地位的老师时,仍然要行跪拜之礼。

    南公举了方孝孺的例子,因为这被灭了的第十族就是师生关系。

    四、老师与学生关系现状

    南公说我们需要复兴固有的尊师重道精神。因为现状非常不妙:

    1、学生呢,从幼儿园时期对老师恭恭敬敬到进入大学后连老师姓何名谁都搞不清,对老师的恭敬一路下滑。

    而老师呢,把教学视作一个商业行为。是一个谋生的职业。

    2、 只有当这位老师很有地位,学生才愿意表现出他的恭敬。

    然后这个恭敬的背后仍然是一颗“交易心”在支撑:让我考试过吧,让我拿到学位吧,给我写介绍信吧,给我推荐好工作吧……

    所以有俩个词,“巧言令色”和“币重言甘”,就是来形容这类人的。

    五、我的感想——尊师重道为什么这么难?

    1、谁的责任?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这句话人人会背,我们很轻易将自己对老师的怠慢之心归结为“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也就是说,这个老师只是教我们字面意思,并不是来传道解惑的。

    可事实真的如此吗?

    老师为什么只教我们如何断句呢?有没有可能是因为我们只满足于学会断句呢?只是为了应付考试呢?

    家长满足于此,学生也满足于此,拿着筛子十年筛不出一个像毛主席那样勤奋好学的苗子,长此以往,老师的壮志也一点点给磨灭了。

    借用师父的一句话:“每月发工资的时候,到底工资是你应得的?还是老板应发的?”良性的循环,单靠一边绝不可能。

    2、是做学问?还是往大脑塞资讯?

    老师说司马迁写了《史记》,我们就原封不动地死记硬背下来。对司马迁到底是谁、太史公又是个什么玩意儿、他又为了什么而撰写全然没有探求之心。别说学问,就连知识都没摸到,单单学了点资讯。

    可是互联网时代,有了强大的搜索引擎,这些资讯手到擒来,我们就更不把老师放在眼里了,恭敬心荡然无存。

    可是“资讯”它有什么屁用啊?

    更要命的是,网络的资源无穷无尽,且轻易免费搞到手,甭管它是资讯、知识、见解还是人家的心血,不仅不想区分,而且不是免费就浑身难受。

    这样的心行简直是人类在求知和进步路上的严重障碍。

    3、什么样的人堪称“师父”呢?又如何做一名合格的弟子、学生呢?

    我的理解是:堪任“师父”,一定是自己能够做到交给学生的东西。也就是知行合一了。

    一名合格的弟子,一定是听话的弟子。表面的态度做得再好,却不去践行师父所教导的,自然体会不到听话后的益处。恭敬心想实也实不起来。

    我很幸运,有自己的师父。接下来就是要按照师父说的去做。

    大道至简。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复述《论语别裁》6(上)师父叫你一声“弟子”,你敢答应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otur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