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出差的第二天,行走在大街时,远见一个乞丐躺在地上,我放慢脚步,仔细端详起来。
他,年龄大约40~50岁的样子,穿着一身旧衣服,但不是那种破旧不堪的模样。长着一头长长的头发,脸色红润。他躺在大街的墙角边,悠闲地翘着腿,闭着眼睛好像在思考着人生。一双双手合拢放在胸前。门前放着一个破旧的脸盘,里面放着零星的几个一元硬币和纸币。如果不是这讨饭的破脸盘,真不敢相信他是个乞丐。突然间,他甩动了右手,一块亮晶晶的手表从衣袖里露了出来。
“哇塞!他还有手表!”我不禁高呼告诉了同伴。
“有手有脚、身体健康,却想过这样的生活。”我的耳边传来了同伴的声音。而此刻我的思绪却飘向了远方,想起大姐曾经给我讲的一个故事。
大姐的祖籍是苏北,父母文化大革命下乡时插队落户在苏北。毕竟是城市出来的,所以大姐家家庭条件挺好。有一次一个年轻的乞丐上门来讨饭,大姐的母亲看乞丐身体健康,就对他说:“帮我把后院的一排砖头搬到前院来。”
年轻的乞丐放下讨饭的碗筷,搬起了砖头。几个来回,虽然气喘吁吁,但总算把砖头全部搬完了。然后他拿起碗筷,向大姐的母亲伸开了手。
“把砖头给我再搬到后院,我再给你钱。”大姐的母亲轻轻地说到。
乞丐非常吃惊这个女人的言语,甚至有些愤怒。同样连大姐也是一脸的迷惑不解。但为了能获得奖赏,乞丐别无选择。
就这样前院的砖头又被搬回到了后院。之后乞丐气喘吁吁地看望着女主人。
女主人手里拿着20元,递给乞丐。并平静地说:“你完全可以用自己的劳动获得尊重和生存。”
那乞丐本来手已经悬在空中准备去接那20元,在听完女主人的言语后瞬间空气凝结,这个画面持续定格在3分钟之内。看得出,那乞丐在内心深处,在大脑皮层做着复杂的斗争,钱要还时不要?
几分钟之后,乞丐把手抽了回来,向女主人举个躬后转身走了。
吴奎阳的提问:
假如你是故事的主人公(乞丐),你会怎么做?
看着眼前的这位乞丐,我依旧沉浸在那个故事中。我为那个乞丐称赞,因为他至少懂得了一个道理:免费的午餐总是昂贵的。那份昂贵是让他失去自由,失去人格,失去独立,得到的却是白眼、厌恶,甚至是辱骂。我相信他转身的那一刻起,他的人生终因自己的改变而改变。
“我是乞丐吗?”我不禁问起自己这个问题。
“不是。”我坚信不疑地回答自己的问题。
“我真的没有乞丐的心态吗?”我又问了自己一个问题。
我迟疑,我思考,我吃惊。因为我也有乞丐的心态。
在漫长的人生道路上,有很多的场景,很多的故事中,我也像那位乞丐一样,想不劳而获,想急功近利,想走捷径,想傍大款。结果呢?顾此失彼,因小失大,迷失了自我(假设我有自我的话)。
感谢街头的乞丐,让我想起了那个故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