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庸》这本书里面有这样一段话: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有弗学,学之弗能,弗措也。
有弗问,问之弗知,弗措也。
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
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
有弗行,行之弗笃,弗措也。
人一能之,己百之。
人十能之,己千之。
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如必强。
这里面的学、问、思、辨、行指的是五个台阶,博学指的就是博学多才;审问这个词一般会在法庭上用到,这种事要非常的仔细、细致;慎思就是谨慎的思考;明辨就是明确的判断,要清晰,讲逻辑;笃行就是一定要在行动中体现出来。
接下来的意思就是:不学就罢了,既然要学,不学到可以在生活中运用,就不把它放在一边不管它;不去求教就罢了,既然求教,不到彻底明白,就不把它放在一边不管它;不去思考就罢了,既然思考了,不悟出来一些道理,就不把它放在一边不管它;不去辨别就罢了,既然去辨别了,不到分辨明白,就不把它放在一边不管它;不去做就罢了,既然做了,不做到心中想要呈现出来的,就决不把它放在一边不管去它。
如果别人用一倍的努力去做它,那么,我就要用一百倍的努力去做它;如果别人用十倍的努力去完成它,那么,我就要用一千倍的努力去完成它。
如果真的能这样子做的话,原本愚笨的人也会变成聪明的人,原本柔弱的人也会变成刚强的人。
容易做到吗?何以见得?肯定是不容易呀!因为在上面写到过:如果别人用一倍的努力去做它,那么,我就要用一百倍的努力去做它;如果别人用十倍的努力去完成它,那么,我就要用一千倍的努力去完成它。也就是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
最后一句中的“强”是“南北之强”中的“强”有关系吗?我觉得是有关系的,并且,这里的“强”就是“南方之强”,是一种内在德性的深厚,内在德性修为之高,也是君子之强。
这里的“柔”又是什么意思呢?是我们平常所说的一个人很柔柔弱弱吗?不是,这里的柔表示的是内外德性低,缺乏内在德性,和“强”恰恰相反。
所以,我们要做一个“南方之强”的人(当然,北方之强也可以哈!各有各的好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