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中有没有金科玉律?观点是:有,也没有。
有,因为有规律可循。
没有,孩子的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没有立竿见影的“一招鲜”。家长要想更好的指导孩子的学习,首先自己想要学习,有正确看待孩子学习的理念和科学指导孩子学习的思路。
关键词:学习时间、练习量、学习成绩关系
·学习时间
课下学习时间于数学成绩的关系曲线并不是学习时间越长,成绩越好;而是你是否有效学习才是王道。
学习时间与成绩并不是简单的正比关系,而是在学习中你是否真正投入到学习中、不被其他因素干扰的时间。
影响孩子有效学习时间的三个要素:学习兴趣、对学习的专注程度、适合的学习内容。
那么,有效时间学习的基本保障:适当的睡眠很重要!
不同组别大鼠的学习次数和记忆效果学习的本质是人的大脑神经细胞之间建立新的连接,连接越牢固,记忆就越深,学习的效果也就越好。
负责短时记忆的是“海马体”。经过一天的学习,积累的短时记忆都存储在海马体中。而在睡眠的过程中,海马体中的记忆逐转移到大脑皮层长时记忆存储区域。
所以良好的睡眠有助于短时记忆转化为长时记忆的过程。睡眠好,学到的东西会记得更牢。
所以我们不应该抱着“牺牲睡眠来学习”的态度,而是要“充分利用睡眠去巩固记忆”。健康的身体、充足的精力是高效学习的“第一生产力”。
·练习量
每个人在接受任务、休息、刺激时,都存在一个容量,超过这个容量,人就不愿意认真对待了。
不是“题海战术”就能出效果,而是恰当的有效复习和练习可以有效延缓遗忘的进程,同时不会对一成不变、固执、刻板产生厌恶的大脑有副作用。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如果能够在记忆保持量比较大的时候及时进行练习和复习,记忆的效果会更好。
练习不是越多越好,而是适当“过度学习”。
超过一定限度的“过度学习”,表现出一定的“报酬递减”形象。
那么家长该如何去把握呢?
1)精选习题,并对孩子薄弱的学科、知识点进行“重点练习”。
2)控制每次做习题的时间和数量。
3)给予一定的反馈。
4)要明确“学习的方式有很多种”。
·学习成绩关系
不是高标准、严要求,就一定出好成绩;而是适当要求很重要,过度要求不可取。
每一个孩子都是独特的个体,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成为第一名,更重要的是孩子一直在科学的努力,快乐的学习,茁壮的成长。
非智力因素对孩子学习成绩影响更大:学习动机、学习情绪、学习习惯、学习生活、
1)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是激发并让孩子坚持学习活动的一种内在动力,能够推动孩子学习活动的发展。
2)学习情绪
学习情绪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一种非智力因素,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绪体验。
研究发现,持续的消极情绪会导致高水平的应激激素(可的松和肾上腺素),对参与学习和记忆的脑区海马造成严重损害。倘若孩子经常因为害怕家长批评而感到焦虑,或因受到同学欺负和威胁而感到恐惧,这些负面情绪都会影响孩子在学习时的记忆效果导致学习效率下降。
3)学习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一旦养成,有助于大脑认知资源的集中,提高学习效率。
4)生活习惯
生活习惯是指在日常生活中一些比较稳定、持久的行为倾向。他在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所体现,对孩子的影响不可低估。同样的生活习惯对孩子的学习成绩也有着重要的影响。生活习惯与学习习惯有着密切的联系,同时会影响孩子的学习成绩。
小结:通过这一章节的学习,知道了相比于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对孩子学习成绩的影响更大。它包括了学习动机、学习情绪、学习习惯等等。
如果你希望孩子稳步提高成绩,快乐的成长。你需要做的是对孩子有恰当的要求和压力,适度的练习,提高孩子的有效学习时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