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三学年诸事繁多,我一边讨厌自己比别人有几倍的事情要忙,一边又给自己找很多事做,生怕自己闲下来。说不清楚这是什么原因,大概是好奇加热血吧。不过有什么比好奇,比热血更重要的呢?
记得是四月份,我在备考专四,报名了校运会,同时还有两篇稿子要交。那时的我,不怕自己完不成。因着《埋一颗十年后的繁华孝心》在朋友圈走红,我受到了很多人的青睐,其中,我舍友的同班同学小雅找我演戏。说实话,在得知消息的一刹那,我是惊喜的,惊的是小雅竟然找我,喜的是小雅找我是让我演戏。
剧本早已写好,名为《失而复得的友谊》,女主角齐盼和女二号南宇燕是好朋友兼同班同学,他们一起吃饭,一起学习,好得跟穿一条裤子似的。两人学习成绩都很好,不同的是,齐盼家境不好,父亲生病住院,弟弟上学花费大。而南宇燕是城里人,父母很有钱,舅舅是大学教授,自己像富二代似的,每天无忧无虑的。为了争取保研名额,南宇燕抄袭了舅舅的论文将其发表,而齐盼告发了这件事,引来南宇燕的不满,友谊的小船即将倾覆。在得知齐盼家庭情况之后,南宇燕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最终两人和解。
这是个平凡生活中的小事。类似这样的事情,相信大家可能也遇到过。总之,好朋友之间应该良性竞争,互相帮助,增强沟通,如此,友谊可以长青。
我觉得剧本写得不错,没有什么需要大改的。因着没有丰富的演戏经验,不敢挑大梁,于是我挑了一个女3号,应该可以说是女3号。我饰演齐盼的母亲。戏份不多,只有两幕戏,却是有难度的。
一个20岁的姑娘如何表演出一个饱经沧桑的被生活压弯了脊梁,泯灭了笑容的农村妇女呢。我的角色定位也要关爱子女,但是我的关爱对孩子来说是一种压力。
我提前一周研读剧本,既然是农村人,不妨用方言表达,陕西方言既能表达土气,也能表达朴实,更何况说起方言来比较亲切,更容易表达情感。总的情感基调已然确定,如果台词不顺口,我就自己改,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修改。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很多情感上的变化是需要丰富的眼神戏的,其实只要带入角色,进行沉浸式表演就可以了。从看到女儿舍友的客气到捕捉女儿位置的疑惑,到看到女儿的欢喜再到说起家庭近况的伤心与无奈,这些变化,眼神必须要到位。
尽管上台前,我很紧张,但是我想想,自己就是齐母,当一次齐妈妈,有什么好紧张的?我说陕西话的时候,台下有观众在笑。我知道我演成功了。不是说给大家带来欢乐就是成功,而是我知道大家的笑只是对陕西话的惊讶而已,后来,大家不笑了,很专注地在欣赏表演,我知道,自己的努力都是值得的。
我们获得了二等奖。
原来,没有天赋也能演好戏。只要我把自己带入角色, 我就是她。
我并不是女一号,但我很开心,因为我衬托了女主角,有了我,这部戏更完整。
这足以称为青春中美好的回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