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8069616/90c70624469c1a2c.jpg)
通常人们所说的历史,其实是战争史。从古至今,野心家依靠战争推动着朝代更迭,百姓在颠沛流离中走向民族融合,甚至音乐、文学、戏剧乃至思想,要么直接服务于战争,要么在战争的影响下焕发出新的光彩。至于政治、经济、宗教等领域,虽不见硝烟,但与战争何异?
读史必读战争,读战争必读《孙子兵法》。读《孙子兵法》,感受到的是一种思维方式,一种格局,一种人生态度。
孙子开宗明义点明“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全书共13章5000余字,以很大的篇幅告诫决策者不可轻言用兵,因为最高级的胜利是不战而屈人之兵,最优秀的统帅无智名无勇功,最有价值的投资是投资自己。
这些道理在很多心灵鸡汤里都能读到,但人性的弱点向来如此,温言相劝远比不上当头棒喝有力度。
孙子不是纸上谈兵的书生,他出生军事世家,既是军事思想家和战略理论家,也有带兵伐楚的实战经验。他的智慧,是用血与火淬炼出来的,是一次次生与死的挣扎后摸索出来的。他记录下来的经验与教训,既有一将功成万骨枯的惨痛,也有“国破山河在 城春草木深”的悲凉。我们如果敬畏历史,敬畏生命,就应当敬畏《孙子兵法》里书写的法则。
解读《孙子兵法》,也是复盘一段历史。没错,项羽兵败垓下,自刎乌江,高祖逆风翻盘,稳坐天下,结局很简单,过程很清晰,但对历史的回溯到这儿就结束了吗?
在《孙子兵法》一书里,我们可以跟随曹操、杜牧等人的解读,带着自己读书的体会,去发现问题,解答问题,最后回到自己身上,倘若我是项羽,我要从哪里开始反省?在纷纷纭纭的乱局里,在错综复杂的利益网中,该如何顺势而为,决胜千里?
把兵法放在历史里读,兵法就成了一首荡气回肠悲壮苍凉的英雄交响乐;把历史放在兵法里读,历史就成了一部冷峻深刻庄严缄默的现实教科书。二者相得益彰,读者不亦乐乎。
把《孙子兵法》种在脑子里,让它长成一株大树,树的枝桠,连接着过去的萧瑟与辉煌,也连接着今日的理性与顽强,以及未来的成长与方向。这棵技能树,非常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