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青春年华国学与传统文化历史
三国人物评说——黄盖,抓住一生一世的一次机会

三国人物评说——黄盖,抓住一生一世的一次机会

作者: 惘然生烟 | 来源:发表于2018-05-21 19:07 被阅读195次

    赤壁大战,是英雄对英雄的著名大决战,虽硝烟已经散去千年,但多少细节故事,现在回味起来,都意犹未尽。

    发生在赤壁的这一场举世闻名的大战,也成就了很多的过客。本来这些过客的名字,可像丢掉的纸团,遗忘在恢宏历史的角落,但,就是因为他们在大战之中,在某个细小环节,起到了不可或缺而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平凡的他们,屡屡被后人提及,这就是所谓的时势造就名声。

    可以不客气地举个例子,东吴周瑜,按某部电视剧所说:“虽是名将,但败仗也有一箩筐”,但也就是因为他指挥赤壁之战的胜利,让后人都铭记住了这位在大江之上,明月之下,战火之间,羽扇纶巾的名士风采。

    当然,周瑜毕竟官至大都督,是东吴军政统帅,就算无赤壁之战,他也会有一些作为,直接影响东吴格局,因此,历史总会对他有偏袒的一笔。但以有些人反复被后人所提起,并被各类戏剧所传唱,纯粹有侥幸色彩。有一文一武最为典型,文为蒋干,武为黄盖。

    这里只说黄盖。

    黄盖,《三国志》云为南阳黄子廉的后人,裴松之注解,黄盖是是东汉著名孝子、尚书令黄香之曾孙,与其同辈的黄婉曾官居太尉。

    黄盖的祖上虽是显赫,但到黄盖这一代却并没有蒙多少福荫。据记载,黄盖的祖父(黄香第五子),估计跟随某藩王任职,导致“枝叶分离”,迁到零陵。

    相比中原,当时零陵属穷乡僻壤,名望很少,黄盖家族开始地位较高;但不久,幼年黄盖丧父,家无主男,家道中落,故而黄盖自小备尝艰辛。

    长子黄盖自小便被家人寄予很大期望,他也不辱门第,自觉承担起家族兴盛的责任,刻苦用功,奋发图强,为更大的目标,孜孜不倦地追求,所谓自小“有壮志,虽处贫贱,不自同於凡庸,常以负薪馀间,学书疏,讲兵事”,即说,黄盖连砍柴时候都找时间学习知识,聚沙为塔,演习兵阵。

    成年之后,黄盖主动去郡里当苦差,一方面为家里赚取补贴,一方面也是锻炼自身。凭借家庭出身较好,又后天努力如斯,黄盖终被举孝廉,往洛阳公府当差。

    不过,当时洛阳可成为洪荒猛兽之地,各种势力粉墨登场,眼看乱世将近,官员也纷纷站队。

    此时,荆州的长沙、零陵、桂阳三郡发生大规模民变,朝廷封猛将孙坚为长沙太守,带兵前往平叛。

    黄盖早就对孙坚对孙坚的远见和武功有肃然敬意,正好老家在零陵的黄盖,便跟随英雄孙坚回到荆州故乡,为孙坚攻坚陷阵,这时的黄盖二十出头。

    也就这个年纪,黄盖一生也就此定性,他为主公孙坚办差,“南破山贼”,“北走董卓”,后被任用为别部司马,即特殊预备队头领,职阶相当于郡军长官。

    孙坚将本不多,黄盖军事素质高,多次被孙坚倚为先锋,成为孙坚前期四大爪牙之一,多有建树。

    孙坚死后,孙策对老将重用的不多,在前线经常不见黄盖。

    原因一是孙策刚猛,意气用事,什么事情都自己衔枚冲锋在前,看得起那些和他能力差不多的年轻将领,这点他自己死前总结也说,选贤任能,我不如弟;二是孙策平定江东,需要靠得住的人守后方,孙坚的四大爪牙就靠得住;三是孙氏集团正在放开政策,试用新人,要在血与火的历练中培养出新班子,前线的攻坚战正好可以锻炼他们。

    黄盖不再冲锋争抢第一功,而是“有寇难之县,辄用盖为守长”。黄盖也果然是靠得住,不但毫无怨言,且是为官也不懈怠,想尽心思,扬长避短,将县中事情打理的井井有条,所谓“凡守九县,所在平定”,后迁丹阳都尉。

    丹阳是孙策重要据点,三国前期时代的丹阳兵实为骁旅,为周瑜家族直接统属,在平定江东过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黄盖在任丹阳都尉, “抑强扶弱,山越怀附”,为孙策平定天下提供稳定的兵员输出和后方保障。

    孙权前期,江东无战,相对稳定,黄盖为官也一如既往的稳定。

    但是,扬名立万的机会,就这么铺天盖地的来了。

    曹操收张鲁、刘琮,平定长江北境,驱逐刘备,南北对峙格局形成。

    终于有大仗,有硬仗要开打了,江东的老兵们都磨刀霍霍,此时再不建功立业,更在何时?所以,无论南北对比的实力如何,无论内部意见分化如何,这场大仗他们要求,一定要打,打输了,也能混个好出路,打赢了,更能名垂青史,扬名立万,张昭等文人的反对,老将集团采取集体制止。

    最终,在孙权的意志之下,周瑜赔上自己丹阳老本,刘备赔上全部身家,一起应战。

    日本《三国无双》游戏有些台词说的很到位,黄盖一出来便是,“我黄公覆一生一世的大舞台,好好看着吧!”,这对黄盖应对赤壁大战的最好心态诠释。

    赤壁之战前后,黄盖表现出的勇、略完全是五星级的,其主动献火攻之计,忍受屈辱,受五十脊杖,被毒打到“皮开肉绽,鲜血进流”毫不在意,配合周瑜历史最强苦肉计;忍痛和阙泽商量计较,激其出使诈降,尚且冷静如常;弃性命之躯,在战舰上放火自焚,挺身冲到曹营最前端,点燃了赤壁之战的第一把大火。

    赤壁之战大规模喋血画面,就此华丽丽地开演。

    现在的人在回看赤壁大战的历史,一系列的计策水到渠成,非常自然,但在当时,几乎参与大战的每个人都赌上了牺牲殉国的最大可能。

    当时,黄盖若有差池,他便很有可能在历史之中真正以叛将的形象留下记载,因为在整个南北对战之中,黄盖个人并不是很知名,他被孙策、孙权、周瑜以及军队遗忘得太久。曹操信黄盖,并不是黄盖权势多大,而是想借黄盖之降探得江东虚实,更是大挫联盟军心,所以黄盖前来之时,曹操都未曾远测船只吃水深浅,只顾见黄盖其人。

    赤壁之战的过程已经千古所传,不再赘述。

    据《三国演义》刻画,大战之后,黄盖被流矢射中,跌落在水,天寒地冻,快死之际,所幸中途被东吴兵救起。

    黄盖战袍已失,营救的士兵并不认识黄盖,只是随意将他放到了船只茅房边上。

    黄盖咬出弓箭,迟迟都没人看护,他对士兵说,我是黄盖大将军,快派人来。

    士兵都一脸懵圈。

    最后,黄盖痛苦地大喊,程普在哪?救我啊!

    这时候程普才远远听说到,并说,这个声音就是黄公覆的啊。

    这才紧急安排人去实施急救。

    黄盖感激涕零,今后凡称呼程普为“恩人”、“义公”。

    黄盖在中国历史上最有名的战役中,以坚毅的行动为自己谱写了鲜活传记,并为中国军事、文学提供了可供借鉴和发挥的素材。

    赤壁之战后,黄盖几乎成了火攻的代言人。

    赤壁之战只有一次,但黄盖的一生很长。

    事实上,除了赤壁那几日的决战,黄盖一生做的最多的事情是,平静而反复地为东吴剿除边乱。

    赤壁之战前,黄盖在打山越,赤壁之战后,黄盖被拜为武陵太守,去讨伐当地山蛮。黄盖在立了大功的光环下,却甘于做一些这样的幕后工作,证明他那句“受孙氏厚恩”真正是放在了心上的。

    不久后,刘备强行攻占荆州四郡,黄盖在那时便再无消息,估计已经去世。

    至于黄盖死于何时,无文记载,有何追谥、追封等,也毫无文字,也由此可见,赤壁之战后,东吴内部也并不平静,分功不均,原降曹派的张昭等人反而一一升任,这是孙吴对大族名望的笼络,却薄待了实打实的功臣。

    后来,孙权登基之后,才抱憾黄盖死得草草,于是对他追谥,其儿子袭爵为关内侯。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三国人物评说——黄盖,抓住一生一世的一次机会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epqj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