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专访艺术家』栏目,倾听艺术灵魂的声音。艺术没有金字塔,每一个心怀艺术梦想的人都值得被期待、每一个行走在艺术旅途上的人都应该被尊重。我们是艺+,永远在发掘艺术的路上。
艺+专访|雷秀丽
毕业后进入艺术行业工作正好赶上了艺术最繁荣的一段时期,资金大量的涌入艺术市场包括06年开始的尤伦斯热,代表着一批由海外资本运营的画廊进驻中国市场。那个时期每个艺术圈的从业人员都抱有空前的信心。
08年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投资锁紧,国内艺术交易量稍有下滑。但是政府的救市资金很快又拉动了市场,投资金额蹿升。很多行业外投资人报以冲艺术品高价、冲投资回报率、冲增值的心态,全然无视还身处在金融危机通道里的事实,在艺术之春会这样一直持续下去的信念麻醉下做了很多不长远的投机选择。泡沫破灭只是一瞬间的事情,从2015年底就有很多画廊和艺术机构纷纷关门。
“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作为艺术市场由繁转衰的亲历者,这句话用来描述当时的情况和感受再贴切不过了。从另外的角度来看,虽然造成了很多的投资悲剧,但在泡沫冲击下艺术市场回归了一个较为理性的状态,艺术品价格逐步回到暴涨虚高前的正常水位,市场交易稳步而健康。这一次较大规模的艺术市场洗牌,让很多想要弯道超车,无视西方几百年沉淀下来的艺术交易规则的中国艺术从业者们冷静下来,开始思考如何让艺术真正走进生活中来,实现它的教育、传播等其他重要功能。
▲ 芊荷艺术空间
雷秀丽的芊荷艺术空间是在艺术市场走向不明确,余震之后的2016年落成的。一切从零开始建立到在上海的画廊中独树一帜只花了短短2年的时间。这样的成绩让很多在业内沉浮多年的艺术老将也纷纷过来取经。芊荷原来选址在上海闵行区,而后在17年9月迁到了低调躲在历史背后的一条马路,兴起于上世纪20年代的愚园路。
▲芊荷
“一条愚园路,满纸近代史”除了住在愚园路常德路交口公寓的张爱玲,汪精卫的公馆还有藏匿于隐蔽处的别墅群他们之前的主人分别是特务李世群、吴士宝,中间夹着周佛海。关于这条遥看红尘来来去去几度沉浮的马路,现已经是化身为艺术生活美学街区。
▲ 愚园路716号
芊荷艺术空间新址选在了愚园1890,坐落于愚园路716号,是一个欧式创意办公园区。园区很小只有四家机构入驻,和其他创意办公区相比安静私密了很多。
▲芊荷艺术空间内景
以下是访谈内容
艺+:是怎样有了要做画廊的想法?
雷:可能就是自己喜欢,我之前是中文系毕业的,之前一直是在大连的中学做语文老师。自己平常也爱看个画展,买个艺术品的。我和我老公到法国旅游的时候也总爱到画廊去逛逛,现在我还有印象,我们一眼在街对面看到了一幅红色的油画作品,爱不释手,但考虑到尺寸太大,油画又没有办法把画框卸下来运到国内,所以很遗憾没有买。现在还会时不时的想到这张画,再去找的话应该已经找不到了,太遗憾了。因为对这块有兴趣,来到上海定居后想到能选一块幽静的地方,有一个小的空间展画、会友、喝茶,就是再美不过的事情了。
▲ 俯仰天地大--汤哲明太行履行展
艺+:上海的画廊很多,各个类型、风格都有,最初确定芊荷定位的时候做了哪些考虑呢?
雷:其实在画廊的定位上是不会迷茫的,我自己本身偏好中国的传统书画和文化,虽然自己收藏的作品中没有特地的作画种的区分,油画作品我也很喜欢,可能自己内心还是把中国经典美学和文化作为根基。
▲ 关山相望 汤哲明
想通过建立这样一个平台培养和推介一批有为的艺术家,让想要了解艺术鉴赏和艺术收藏知识的人们通过芊荷能获得有用的信息。上海优秀的画廊很多,我本身并不是科班出身,刚开始的时候是没底气的。但一点点的和很多优秀的艺术家有个深入的交往,像朋友也像老师,他们会给我很多的意见,也会帮我引荐很多业内有实力的艺术评论家和策展人。
▲ 太行关山将军峰 汤哲明
像我就是通过汤哲明老师的引荐接触到了艺术评论人、台湾长荣大学书画艺术学系教授熊宜敬先生,他曾任台湾“典藏”和“大观”等艺术杂志的主编。初次交谈就被熊老师的人文理想所深深感染,更不用提他的专业眼光、渊博的学识和智者风范了。后来芊荷的很多展览都是在熊老师的策划和指导下推出的,有了更坚定的学术支撑。
▲ 六朝云起二 邵仄炯
▲ 拟关仝 郑文
艺+:芊荷很多合作的艺术家都是70年代的,选择这个年龄群体有什么特殊的考虑么?
雷:哈哈,没有什么特殊的考虑啦。我本身也是70年代里一员,对这个时代出生的人会有很多文化上的共通点。我们读一样的书,经历过一样的事,很多语言和情感上是能产生共鸣的。所以拿艺术作品来说也是一样,在欣赏这样一批艺术家的时候我很容易就对他们的作品产生认同感。
▲ 月夜横笛 钱轶士
▲ 云横雪岭 钱轶士
再从客观方面说,和艺术家交往和交朋友很像,要话投机才行,不然聊聊天都拧巴还怎么帮人家做展览呢,同样的培养藏家也是一样的心态,现在有经济实力又有时间去欣赏艺术品做收藏的人大多还是70年代甚至更年长的一辈,他们喜欢蕴含了文人情怀,体现了古人无尽山水精神的作品。我们就专注传统水墨这条线去梳理,和艺术家一起成长,慢慢会形成一个固定的艺术家、藏家圈,大家都是互相聊的来,趣味相投的人。
▲ 长生南斗 钱轶士
▲ 梅谷谱泉 谢兴涛
艺+:平日里休息的时候会经常去看展么?
雷:会的,今年三月份香港巴塞尔开幕的时候有飞过去看,我发现很多画廊拿出的都是三五十年以前的艺术作品,可能健康的画廊行业需要三五十年才是收获的季节吧。
▲ 香港巴塞尔
然后还有一感触就是大型的艺术博览会背后还是欧美国家在主导运作,参与的也多是欧美的一线画廊,国内的画廊机构,或者说亚洲的画廊机构在这些博览会上都是比较边缘化的存在。这次巴塞尔看到的国内的艺术家作品不多,“四大天王”等人的作品完全没有,大陆画廊还是任重道远。
▲ 香港巴塞尔
每次在馆内不办展览的时候也会经常去看看别的美术馆和画廊的好展览,我就发现一个特点,好的展览不但要好的作品,好的策划,还要有好的呈现方式。我们做展览的时候应该抱有这样意识,通过每次办展,使来看展的观众能对艺术家的成长道路、创作面貌和绘画水平有一个更全面的,更客观的认识,这才是有效的。
▲ 空间小摆设
▲ 芊荷
▲ 芊荷
艺+:近期芊荷会举行哪些有趣的活动?
雷:之前举办了一次有关昆曲的鉴赏活动,我们的合作艺术家钱保纲老师除了是上海工程技术大学艺术设计学院的老师,同时还兼任中国昆曲古琴研究会理事。他的夫人沙莎是华东师范大学昆曲清唱与研究课程的教师。他们伉俪分别给大家清唱了《浪淘沙》、《琵琶记》、《忒忒令》、《牡丹亭》和《后庭花》五支曲子。同时还贯穿讨论了同时代山水笔墨的发展和特性。观众很喜欢,现场一直很很活跃的。接下来我们5月26号安排了一场关于书画立轴的装裱和保护的分享会,也很会有意思的。
▲ 昆曲活动现场
艺+专访的对象既有传统的老一辈,也有当代的年轻人,传承与新锐交织、沧桑与活力碰撞、民族与世界融合,所有外在的光怪陆离之下,唯有对艺术的挚爱与虔诚永恒不变。每一次专访都是对艺术真我的求索,大道无涯,吾道不孤。
欢迎来到艺+,期待你分享的艺术人生。
图文:董伊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