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艺术·人物·故事艺术之家人文社科
艺+专访 | 吾心之旅——Sandra Matamoros

艺+专访 | 吾心之旅——Sandra Matamoros

作者: 艺十artist | 来源:发表于2018-03-12 18:12 被阅读2次

『艺+专访艺术家』栏目,倾听艺术灵魂的声音。艺术没有金字塔,每一个心怀艺术梦想的人都值得被期待、每一个行走在艺术旅途上的人都应该被尊重。我们是艺+,永远在发掘艺术的路上。

艺+专访|Sandra Matamoros

《FEEL FLOW》 © Sandra Matamoros  

编者按

透过镜头,以诗的意境来表现“真实性”,诗性使艺术获得生命力:一段看似无尽的公路,女孩颈上凌乱的发丝和痣,布满青苔的旧屋,她记录所有生活的细节。看似重复单调的日常,实际上都是不可复制的当下,都是“绝对的”真实。媒介材料的使用和限制,图像语言的创造,组织,表述。用艺术的方式,将这些如同絮语般的,碎片化的瞬间重新拼接,呈现给我们属于每一个人的内心深处最细腻的情感和回忆。对外在的形式的探索最终回归到对内在本质的追寻。镜子,一个临界与真实与不真实的模糊介质,被她放置于自然中,拼接重组,或者打碎,在这个阶段中她的作品开始倾向于观念的表现,运用一系列的隐喻,对内在情感、真理性、不可见性的哲学探索,她希望通过作品去表现的,这个过程本身即是完成。

受访者|Sandra Matamoros

编写|Chi

Sandra Matamoros,法国当代摄影与影像装置艺术家,

毕业于巴黎美术设计学院(Arts Décos de Paris),

现居住和工作在巴黎,

她的作品围绕着真实性、不可见性以及事物的内在联系,

通过对不同的材料、媒介与形式的应用

来向观众表达她的思想。

她的作品多次在巴黎东京宫展出,并在2012年

法国阿尔勒国际摄影节以及2013年里昂双年展

法国FIAC艺术博览会参加展出。

《SURF'S UP》© Sandra Matamoros

Q1

艺+:作为开始,我想听你谈谈你的生活,你的童年,以及一些你难以忘记的回忆。

S:我在巴黎的近郊长大,所以我算的上是地道的巴黎人了,但其实,我出生在马达加斯加,却对这个国度没有半点个人回忆;我被冠以西班牙的姓氏,却不会说这种语言。

我的祖父是西班牙人,1943年,他为了逃避法西斯的暴政,来到布列塔尼并留在了这里。从进入这个国家的那天起,他不再说西班牙语,并且更换了名字,他在试图与过去的一切断绝关系。1975年的时候,很多像我祖父那样的老兵被找回,但是我的祖父没有,他藏匿了起来,直到法西斯政权倒台。整整32年音讯全无。

所以我空有着一个西班牙姓氏,却未被西班牙的文化浸润过半分。我就只是有着布列塔尼父母的地地道道的巴黎人。

《FEEL FLOW》 © Sandra Matamoros  

我的祖母是虔诚的信徒,她向我们描述圣迹的显灵,那些天使、圣人、灵火(鬼火)诸如此类的事情,这些她口中的“神迹”让儿时的我印象深刻。另外,布列塔尼的文化中本身就有着令人着迷的神秘感,我相信是这些深深的影响了我。

《FEEL FLOW》 © Sandra Matamoros  

Q2

艺+:你为什么会选择成为一个艺术家,或者更具体的说一个摄影师?是摄影走向你,还是你走向它?

S:可能从我有记忆开始,我就想成为艺术家了。在这个问题上我从来都没有纠结过。然而我周围的家人没有一个是艺术家,甚至远亲里也没有。所以,成为艺术家,这并不是哪位“偶像”为我指引的方向,而是我与生俱来的愿望。

如果非要为这一切寻找一个开始,那应该是在我很小的时候,最开始我想要成为一位诗人,后来我又想做一名时装设计师,然后是导演、设计师…不停的在变换。不变的是我对视觉艺术的情有独钟,但我那时并没有在某个具体的艺术表达方式上精益求精,一切还停留在想想的层面上,却从来没有实践过。我既不画画也不写作,我甚至说不出我有什么具体的兴趣,我只是每天沉浸在无尽的幻想中。

《Natttahnam》 © Sandra Matamoros  

高中,我自然而然的选择了艺术专业,虽然我对它似乎一无所知。是我的父母一直在鼓励我。不知道这是不是一种运气,仿佛上天总是眷顾我所想,在巴黎索邦大学读过两年的造型艺术之后我幸运的被巴黎美术设计学院(Arts Décos de Paris)录取,那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地方啊。

在那里我有机会尝试所有我想要尝试的东西,摄影,影像,舞台装置,家具,平面设计等等...这四年对我来说非比寻常,我在这期间得到了极大的充实。那时候我最感兴趣的是制作电影,我在那段时间完成了两部电影,第一部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功,并获了奖,这既让我惊喜又给我了继续前进的巨大的动力,大家建议我做成一个系列的影片,但那时候,我还没有准备好做这件事,我继续做着其他的项目。现在法国有一个系列的影片叫《Bref》(《总而言之》:喜剧短片),风格很像我当时做的那部电影。

《SPIDER》© Sandra Matamoros  

从学校毕业以后,我继续做着我的短片,这些短片更加大胆也能看出我的野心,同时为了维持生计我还做着平面设计的工作。顺理成章的我完成了一部长篇的剧本,这个剧本花费了我很多时间,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和热情。但是想要完成拍摄就需要找到一大笔赞助,而这个过程永远是漫长而又收效甚微的。我开始拍摄大量的照片,因为我需要这些图像。我突然发现摄影是我可以不需要一个庞大团队就可以独立完成的事情,我正好不喜欢指挥着一个团队,就像在冒险一样,我不喜欢这样的冒险。独自创作才是最符合我心意。

《JUNIORE》© Sandra Matamoros  

最开始的时候,我极力的希望我的摄影作品可以和我的第一个“爱人”——电影相关联,所以我用三联画的方式呈现,借鉴了电影叙事手段,一张照片对我来说是不够的,然而三张便刚刚好。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的作品被一个艺术经纪人看到了,他很喜欢我的作品,于是促成了我的第一个个人展览,那之后一个一个的展览邀请接踵而来,于是我将我的电影梦束之高阁,来全心的拥抱我的第二个“爱人”——摄影。

《TIME LAPS》© Sandra Matamoros  

Q3

艺+:你尝试过多种艺术表达方式,比如平面设计、摄影等等,但是我同时也注意到你近期的一些作品你都采用了装置的形式,同时将其他的媒媒介与材料融合进来,这种形式为什么如此吸引你?

S:我觉得这应该是我的特点吧,这也跟巴黎美术设计学院的教育有关,在那里大胆的创新是被鼓励的,具体使用何种媒介无关紧要,重要的是我们想要去表达什么。这也就是我为什么一直尝试不同的形式、媒介和材料,或者将他们融合。装置艺术一直是我很喜欢的艺术形式,它是一种更为观念的艺术,一种浸入式的。我为毕业设计构思了一个巨型装置作品,融合了影像和语音,我将整个作品装饰成克莱因蓝色。我想用这件作品打破观众和艺术的对立关系,并参与我的作品中来帮助它的完成。我的灵感来源于比奥伊·卡萨雷斯的小说《莫雷尔的发明》,他写完这本小说的时间是1998年,算得上那个年代思想非常前卫的作家。我的作品是很复杂的,虽然我最后拿到了我的学位,但是我看得出来那些评委并没有真正理解我的作品,因为他们都是做平面图像艺术的人,而我的作品中并没有关于平面艺术的内容。这让我消沉了一阵子。

© Sandra Matamoros

Q4

艺+:镜子经常在你的作品中出现,尤其是你近期的很多作品,比如说环境装置作品《FEEL FLOW》中,你将一面六个面都为镜面的正方体放置在自然环境中,镜子引起的视觉迷乱轻微的扰乱着观感的平衡,继而创造了一个梦幻而不真实的世界。你的这个构思最初是怎么产生的,你的灵感来源是什么?

S:对真实性的感知一直都是我最喜欢的主题,在这之后,我想要探讨的是真理性的问题。

曾经有一位律师对我说过,“真理,这是不存在的,我们看到的只是被重新组合过后的真相。”当然她是从法律的角度出发,来阐述人性的真实性,以及主观的臆断。

我借助镜子来质问和探寻这一切。镜面的反射功能让我在观念的表达上更自由了。镜子中存在着真实,但这种真实性本身又是被质疑的,充满辩证的意味。所以我做了第一个关于镜子的系列,我将镜子组成的正方体放置在自然的环境中,并拍摄它们。之后又做了另一个系列,其中包括《JUNIORE》、《Natttahnam》和《SPIDER》。采用了装置艺术的形式,混合了镜子和照片等材料。我将这两个系列的作品完成,企图找出更能够回答我的问题的那一个:“真实性的感知是什么?”两个作品的结果南辕北辙,完全叙述着不相干的事,但奇怪的是,这两个结果好像都行得通。

我把我的镜子方放在自然中,这是很重要的环节,因为自然是不会说谎的。在另一组镜子的装置中,我选择了人类社会的一些图景,一张曼哈顿建筑物的照片,一个女性的肖像,还有一块被打碎的玻璃。

《TRIPTYQUES》© Sandra Matamoros  

Q5

艺+:你的作品一直围绕着日常生活,回忆,内在的情感,为什么这些主题让你着迷?

S:这是我最想要表达的东西,也是我一直坚定地做一个艺术家的理由。艺术让我可以填补我语言的空白,这些我疏于词汇表达的正是我内心最为隐秘的和我的生活紧密相连的情感。

《TRIPTYQUES》© Sandra Matamoros  

Q6

艺+:在影像装置作品《SURF'S UP》中,通过由两张照片以及一段视频所组成的三联式的作品中,观者可以感觉得到某种机械式的重复和无止境的循环感,你想给观者带来什么样的艺术体验?

S:对我来说,它是通过图像语言来反复进行的的叙述,是生活本身,一直、一直在重复。优美而伤感。

2012年的时候我做了这件作品,之后我的生活经历了一些重大的改变。最近我又重新来看这件作品,我发现我看待它的角度完全变了。那时的我还不能理解什么叫转瞬即逝,我的作品总是着眼于重复的日常,相对静态的生活。现在的我,有了足够的距离去重新审视过去的我,和那样的思维状态下的我的作品。我现在觉得它更像是用影像记录了一段孤立,封锁的生活,就像是对已逝的岁月的缅怀,画面的诗意,粉饰了某种深刻的忧伤。

我很喜欢一段时间的沉淀之后再重新看我之前的作品,总能看到一些显而易见却在当时被我忽视的细节,内容和情感。这种体验每次都带给我欣喜。也许这也是我为什么需要不断的创作:为了表现一些我此刻不能理解,但是会在未来明白它的含义的东西,这有的时候会使我有些惶惑,但实际上,一切合乎逻辑,有迹可循,相互联结。

《SURF'S UP》© Sandra Matamoros  

由两张照片和一段影像组成,两张照片分别是

影像开始的第一个画面与结束前的最后一个画面,

中间是一段无限循环的影像。

Q7

艺+:你的作品透漏出诗意,诗意在你的作品中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

S:诗意就在那里,即使那些最枯燥的事物,我也需要以诗意的眼光去看待它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存本能,有一些人面对生活总是逃避,退却,而另一些人则是与之对抗,我呢,则是要将所有被掩盖了的美丽发掘出来,这就是生命的信仰。是我与外部世界联结的方式。

Q8

艺+:据我所知,你现在正在完成一些新的系列作品,例如《共同视角》和《满月》,你能够跟我们分享一下吗?

S:对我来说,这两个系列标志着我的作品进入了新的阶段。从开始到现在,我的作品一直以一种电影的叙述方式描述着日常的轨迹,非常个人的情感,生活的内在本质。我陆续的将我的作品展出,人们在这些极其个人的作品中真实的感知到他们自己生活。我发现我越是以这种内在的、个人的方式表达,人们越是能够从中直观的看到自己。这就是图像神奇的地方。

《Full moon》© Sandra Matamoros  

接下来的创作,如果我仍就要表现我的内心深处,那么它将不仅仅是出现在我当下的语境中,在一种显见的真实之中,而是同时存在于未知的维度。人们称之这种未知为“想象”,而我更喜欢称之为“不可见”。我喜欢思考关于真理的问题,我是说绝对的真理。我深知这是非常复杂的,即使它真实存在,却先验性的无法描绘。但我需要相信它的存在。哪怕只是观念上的。而这经常表现在三个层面,宗教信仰方面、精神层面以及我个人的视角。

《Common vision》© Sandra Matamoros  

事实上,我们既不能描述“不可见性”也不能描述“真理性”,因为语言在描述这一类概念时总是苍白无力。除了图像,我找不到更尖锐的方式来表达它们。我还希望能够通过我的装置传递对“不可见”的世界和消除主观臆断的真理的感知。有某种力量在促使我完成这件事,不拘泥于结果的对错,这就是我创作的原因。

《红色带来幸运》© Sandra Matamoros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艺+专访 | 吾心之旅——Sandra Matamoros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tkof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