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带一本书去巴黎》(3)

《带一本书去巴黎》(3)

作者: MaggieChang | 来源:发表于2018-04-02 02:05 被阅读0次

法国人常说法国只有两个地区,一个是巴黎,一个是外省。恩格斯曾经说过,“巴黎人,具有巴黎人的一切偏见,首先只对巴黎的事物感到兴趣,惯于相信巴黎是世界的中心,是一切的一切。”这大概是对法国地域偏见的最好解释。

法国的土地曾被不同文化所征服,又混杂着政教的延绵斗争,由西岱岛发展而来的巴黎就成为了法国的根,也成为了法国的象征。

宗教一直是欧洲历史中的一股重要的力量。将基督教带进巴黎的是圣丹尼。为纪念圣丹尼而建造的圣丹尼大教堂被视为法国哥特式建筑的诞生,法国皇室也归葬于此。

在此,作者提到东西方文化的差异——东方文化中,帝王永远是“天子”,是神的代表;而西方政教合一,帝王自始至终未能挣脱对上帝的敬畏之心,这也是从“上帝面前人人平等”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伏笔。

相关文章

  • 《带一本书去巴黎》(3)

    法国人常说法国只有两个地区,一个是巴黎,一个是外省。恩格斯曾经说过,“巴黎人,具有巴黎人的一切偏见,首先只对巴黎的...

  • 《带一本书去巴黎》(1)

    看过林达的“近距离看美国”系列,这次,来听听他们讲讲巴黎。 林达去巴黎,带了一本书,雨果的《九三年》。去旅行,却带...

  • 旅行的意义,也是一杯风情满满的咖啡

    读林达的《带一本书去巴黎》,翻开巴黎街景,不管是塞纳河还是巴黎圣母院,不管是埃菲尔铁塔还是卢浮宫,不管谁街边的小书...

  • 带一本书去纽约(上)

    林达(夫妇俩合用的笔名)去巴黎的时候,身上带着雨果的《九三年》,后来写出了《带一本书去巴黎》,该书除了可以作为旅游...

  • 带一本书去巴黎

    作者一开始貌似写以巴黎诞生过程为主的游记。但越往后看,才看出作者是通过游历法国的足迹,来呈现出法国或巴黎的文化,思...

  • 带一本书去巴黎

    1'奥斯曼的巴黎改造,现代化的地下城市水系统,雨果的悲惨世界里很多情节都是发生在错综复杂的地下水系统。奥斯曼本人原...

  • 带一本书去巴黎

    在我曾经的旅行期望地点上,法国绝对是排在后几位的。因为不知何时起,巴黎给我的印象就是个乱糟糟的城市加擦肩接...

  • 《带一本书去巴黎》书评

    《带一本书去巴黎》书评 作者“林达”其实是一对华裔夫妇合用的笔名,他们力图通过对巴黎历史遗迹的寻...

  • 想去巴黎

    最近又迷上一本书——《带一本书去巴黎》。 和近来风靡的各类旅行游记式的畅销书不同,作者用细腻的笔触将一切和巴黎有关...

  • 文化——一个城市的灵魂

    最近在看一本书《带一本书去巴黎》,巴黎是我一直想去的一个城市。从很小的时候,就被这座城市的浪漫气息吸引,同时也为一...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带一本书去巴黎》(3)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pazc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