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曾有一些行事随便的人,常常在一处墙角小便,秽气冲天。于右任老先生看不下去,就写了一纸“不可随处小便”张贴于墙角,刚贴好不久,糨糊都还没干,这纸条就不翼而飞——原来于老先生是有名的书法家,有人极其敬慕于老先生的墨迹,便把这纸条揭了去,重新剪裁裱糊后挂于中堂,内容是“小处不可随便”,以时时自警自励。
听完故事,有不少人尤其是年轻人不以为然。因为年轻人认为,做一番大事业要轰轰烈烈就不能拘泥于小节,不拘小节才是一种“豪放洒脱”,而且一些小事并不属于法律管辖的范围,甚至也谈不上多严重的道德问题。比如,开会迟到;在公共汽车座位上跷二郎腿,让站着的乘客别扭;雨天开快车,溅行人一身水;嚼完口香糖乱吐;在公共场所乱叫乱嚷而当这些招至旁人不快和谴责时,他们往往以“这多大的事”为自己解脱,殊不知,这些小节不仅关系到做人,更关系到荣辱。因为古人早就总结道:“不知荣辱,则不可以为人。”
小处随便,必定给他人带来不便与不满;不拘小节,必定影响到人格、国格;不知荣辱,必定会给我们和谐社会的建立造成极大的伤害。就拿中国的汉语言文字来说吧,这是令中国人备感自豪的东西,它简洁优美、形象感性,是一门独特的书法艺术。每当在电视上看到世界各地的闹市耸立着中文的招牌时,宛如在异乡看到熟人,异常亲切,但报纸上刊登的这样一则报道,却不得不让我对中文的出现有了一种不舒服的感觉。
澳大利亚墨尔本市有个小动物园,也许园子有不少中国人光顾,所以有中文标识。中文先是出现在一扇小门前,歪歪扭扭地写着“厕所”,与之并列的还有英文和日文,但踏进小门前行几步进入厕所后,英文和日文都没有了,只剩下中文“手纸用后请扔进桶中,便后请冲水”。小小的不足10平方米的厕所内,墙上竟贴了3处,都在最显眼的地方。无独有偶,悉尼湾的轮船厕所,也有中文,也写着类似的内容。
看到这里,我的内心掠过一丝震颤,仿佛自尊心受到了伤害,我觉得我们被歧视、被侮辱了,因为这里有个很简单的逻辑:日本人和其他洋人懂得上厕所有什么规矩,他们不需要提醒,而中国人却是需要的。我还来不及抗议,接下来发生的事却让我默然了:墨尔本一家宾馆大堂立着垃圾桶,桶分两层,下面一层扔废物,上面一层铺着细沙,用来掐灭烟头。如今中国人到澳洲旅游的很多,也住得起高级的宾馆,但中国人路过垃圾桶时,通常是习惯性地把口痰吐到那一层沙上,而且是吐得“东倒西歪”,黏糊糊地挂在桶的边缘。于是宾馆只好写了中文贴到墙上“请不要往里面吐痰”。
说到这里,也许有人会问:“外国人不吐痰吗?”外国人不是不吐痰,他们吐在纸上,再把纸揉好,扔进垃圾桶的下面一层,如此而已。这样的举动并不需要很高的理解力和技巧,但却被我们忽视了。导游说“真是不好意思”,可是我想,该谁不好意思?是不是当我们在餐馆举杯同饮、嗓门开放到极限时,邻座用餐的人应该不好意思?还是墙上的中文“请勿大声喧哗”不好意思?是不是当我们在十字路口悠悠过马路时开车的人应该不好意思?莫非也要在路边墙上贴示“请勿闯红灯”,否则不够意思!一个外国小姑娘说起中国人是这样评价的:“我真讨厌他们随地吐痰还有,他们开车也很没礼貌。”童言无忌,小女孩的话不必太在意,但少数人不文明的举动,已经对中国人的整体形象产生了极为不利的影响。
这样看来,做人,小处真是随便不得,所谓“防微杜渐”;而所谓荣辱,不一定要有什么轰轰烈烈的行动,在平凡的生活中,荣辱,就在身边,就在生活小事之中。
请记住盐津县81岁的夏老先生吧。今年2月,他在昆明乘坐115路公交车时,女司机见他年老,嘱咐他慢慢上车的同时还请其他乘客给他让座,夏老十分感动,连忙落座却忘记了给车钱,等到下车时才突然想起,而车子已经开走了。回到盐津后,老人专门给昆明公交集团写了一封感谢信,信中夹着被他称为“弥补过失”的1元钱。1元钱的事真小,买东西时,多一元少一元恐怕没多少人计较,而一元钱的事又真大,关乎道德与诚信,夏老先生认认真真地把钱从千里之外的盐津寄来,想必他的心里比不寄更踏实、更心安理得。而昆明公交集团11年收到的假币是420万元人民币,月均1000元,那些用假币企图蒙混过关的人与夏老先生比起来,谁大谁小,不言自明。是啊,夏老先生以实际行动为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课,在“知荣辱、树新风”的活动中为我们树立了一个可学可敬的典范,也让我们不得不好好想想,究竟要如何做人。
当不该出现的中文提示出现在我们面前时,我们是否应该感到不好意思?因为知耻才会改正。
当不该出现的错误行为发生在我们身上时,我们是否应该感到脸红?因为害怕丢脸才是有廉耻心的具体表现。
当我们把“你好、谢谢、对不起”经常挂在嘴边时,我们是否应该感到高兴?因为我们建设一个礼貌、文明、公德意识更完美的和谐社会而作出的努力已初见成效。
亲爱的朋友们,细节决定成败,小处不可随便,因为细微之处有荣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