坑书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刘邦 公元前256年-前195
《史记-项羽本纪第七》记载:“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所以,项羽是不读书的,那么,刘邦呢?《史记》并未明确记载,但据各类资料推断,刘邦也是不读书的。放到现在,刘邦基本上属于接受了九年制义务教育,然后到社会上闯荡的这一类人。刘邦是一个低学历的人。可以这么比喻,刘邦初中毕业之后,当了几年秦末年间的公务员——一个小小的泗水亭亭长,然后在秦帝国这一企业将要破产之际,果断离职创业。
看起来,刘邦辞职创业是偶然的——秦帝国不垮,他就安安心心干到退休。其实不然!刘邦并非佛系青年,他是有野心的,他压根儿就不安于现状。
高祖常繇咸阳,纵观,观秦皇帝,喟然太息曰:“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大泽乡起义
陈涉说“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项羽说“彼可取而代之”。而刘邦说“大丈夫当如此也”。刘邦也是有野心的。刘邦,他不光只是嘴上说说而已,他还付出了实际行动。列宁曾讲过:不能做“思想的巨人,行动的矮子”。刘邦很是信奉这一理念,他把这句话奉为圭臬。秦二世元年(前209年,这时刘邦已经四十八),刘邦带领樊哙等人,杀了沛县县令,自己做了沛县县令,拉萧何、曹参入伍,起兵抗秦,自此,刘邦开始了他艰辛的创业生涯。刘邦用他身体力行的案例还告诉我们,只要心不老,年纪大就不是你不适合成事的借口。
萧何、曹参原为前沛县县令的属下,刘邦为什么愿意相信他们?刘邦不会怀疑他们吗?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况且,刘邦认为,创业不可能单枪匹马,你得找几个有能力的合伙人。萧、曹就是刘邦拉拢的第一批合伙人,后来他还从竞争对手项羽那拉拢了韩信,一个为他企业扩张立下汗马功劳的人。
可以说,沛县就是刘邦创办的一个小公司。那么,刘邦是怎么把一个小小的公司经营成一个垄断企业的呢?他又如何一步步扩展他的公司的呢?
刘邦注定是不可能安享晚年的。他不扩展,就会被别人吞并。刘邦做为一个领导者,还是有眼光的,所以他听从了韩信的建议,决策东乡,争权天下。刘邦其实一大堆缺点,但他有四大优点,他发挥了他的优点,最终睥睨天下。
一:讲诚信
人人都知道应该讲诚信,但总有一些人,为了眼前的蝇头小利而放弃诚信。公元前208年,刘邦攻入关中,继而进军咸阳。历史上,有多少军队攻入一座城池后不烧杀抢掠的!而刘邦呢?刘邦及他的军队是怎么做的?他先下令封闭 王宫,并留下少数士兵保护王宫和藏有大量财宝的库房,然后召集民众,与之约法三章。刘邦并未受眼前的财富的诱惑而食言,他赢得了咸阳百姓的信任,最终赢得天下。反观项羽,出尔反尔,暗中除掉曾经承若予以支持的楚怀王熊心。项羽此等自私自利的做法,引起了一些诸侯的不满,渐至众叛亲离,乌江自刎。
楚霸王乌江自刎二:虚心听从下属意见
刘邦攻入咸阳时,是很得意的。当然,得意是人之常情,而且是应当的。一个人取得了一些成就,难道不允许得意吗?只要不得意过头就行了。刘邦有点得意过头了,他“欲止宫休舍”。一个优秀的下属,是应该及时给领导提意见的。樊哙站了出了,阻止了刘邦。刘邦乃“还军霸上。”
三:当断则断
鸿门宴一事,刘邦的当机立断和项羽的妇人之仁显露无疑。刘邦一听项羽要打他,马上找关系请项伯求情。刘邦若犹豫一会,项伯一离开,他就只剩与项羽决一死战这一条路可走,而这注定是一条死路。鸿门宴席间,范增数次示意项羽除刘邦,而项羽在犹豫。他在犹豫,刘邦单枪匹马赴宴,他若击杀刘邦,是否会影响他在天下人心中的威严。项羽自刎时,应该后悔没读过宋襄公的故事。
对不起,哥虽然低学历,但你,依然高攀不起四:敢于承认自己的错误
高阳人郦食其通用一名骑士的引荐,见到了刘邦。刘邦召见郦食其时,刘邦正坐着,让两名婢女给他洗脚。郦食其见刘邦如此傲慢,也不跟刘邦讲做下属的礼仪。一上来就问刘邦:“您是想帮助秦国灭诸侯吗?”刘邦当然否认。郦食其马上说,“那你就不应该用如此傲慢的态度接待我,因为我是来帮助你推翻暴秦的人。”众目睽睽之下,面对下属的指责,如果剧本是刘邦拒不承认自己的错误,他大可大言不惭的告诉郦食其,你并不是我要找的人才,但我仍然愿意给你一个混饭吃的职位。郦食其自诩为读书人,而读书人是讲尊严的,他定会转身离开投奔其他诸侯。但刘邦就是刘邦,一个会犯错误,一个会改正错误的人。
公元前202年,刘邦君临天下,走上人生巅峰,成为一个可以让所有人都高攀不起的人。
纵观刘邦的发家史,一个低学历者,从泗水亭亭长,一步步走到建立汉帝国,刘邦始终扬长避短,知人善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