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中国传统文化涂生活
又是一年清明节——浅话清明

又是一年清明节——浅话清明

作者: 9ee38fd54589 | 来源:发表于2019-04-02 09:41 被阅读2次

    清明在我眼里是一个奇异的节气,也是一个矛盾的节日。如今虽然已经将清明设立为国家法定节日,但清明节的内涵却离现代人越来越远。

    那么,清明的本质含义应该是什么呢?为什么我要说清明是一个奇异而矛盾的节气呢?为什么古人要选择在这样的一个节气里行祭祖,扫墓,踏青,游园之举呢?古人这样的安排,到底饱含着什么样的深义呢?

    清明,夏历二十四节气之一。在春分之后,谷雨之前。所以说,清明是一个代表着生机和活力的节气,清明前后,新绿芽齐,百花盛开,万物齐润,生机盎然。《岁时百问》:“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清明一到,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点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

    当自然与人体生命力感觉最旺盛的时候,而我们的祖先却把祭祖,扫墓这般与死亡接触的纪念活动也安排在了这个天地自然的节气之一里,成了国人的一个重要节日,为什么?

    祭祖是内容,扫墓是形式。谓之对祖先的“思时之敬”。其习俗由来已久。据考,扫墓在先秦就有了,但并不限定在清明之际,清明扫墓到唐朝开始盛行并相传至今。

    生死问题,是任何一个人都无法逃脱的大事。无论是帝王将相、达官贵人,抑或乞丐拾荒,屠夫尘女,都无一例外的要直面这个问题。人生何从来,人死向何去,这一问题不仅困挠着普通人,更令贵为汉武帝,秦始皇等帝王者,在这一问题面前亦不能免俗,出海访仙,炼汞化丹。祈祷祭祀,以求长生。种种从古至今,到头终空的努力,都无一例外的化为梦幻泡影,水月镜花。

    古人把祭祀祖先的仪式安排在清明这样一个生机盎然的节气里举行,是让后人在自然万物生发的面前思索死亡,在人类肉体不间断的衰弱消亡面前思考生机。因为生与死是一不是二,生与死只是生命乃至于事物的一体两面。有生就有死,有死就有生。一年四季,草木荣枯。人生百年,生死轮回。而生命的质量抑或福祸富贫,高低贵贱,都不过是个人种下的业力种子所结出的果实。见果知因,种因知果。因果关系,就如清明时节种豆得豆,种瓜得瓜一样的简单和不可违背。只不过是种豆种瓜是种在了农田里,而人生的贫富贵贱是种在了生命的土壤——福田里,福田在哪里?福田在——自心。

    说一个人自出生起就开始走向死亡,这样很多人都能理解,但如果说死亡是一个人另一趟生命旅程的开始,很多人却不能想象。为什么,这是因为人们只相信自己所谓肉眼的眼见为实。而孰不知,人们所能观察到的连这个世界的百分之七都没有。肉体虽然必定走向衰向,但人类另一趟旅程质量或层次的提升,却还要依靠这个肉体来进行修持。人间或称为灵魂,鬼魂,佛教或称真如,自性,道教或称为精元,阳神的这些名相,都实实在告诉人们,“人”是不会死亡的,所会的,只是这个肉体形态的改变,或六道轮回,苦海漂溺。或直超三界,跳出轮回,都需要借助于人身来完成。

    因为我们的祖先害怕后人不识生死真相,不识自己的本来面目,故而将祭祀天地鬼神,祭奠祖先,扫墓踏青的仪式安排在了自然界生发之力最为旺盛的清明时节,让后人在生、死之间思索生命的真正意义,把握今生,提升生命层次,向更高更好更完美更圆满的境界迈进,而不要留恋这个尚有缺憾的娑婆世界。

    清明还有古人沿习下来的许多类似于今天的体育活动,如踏青插柳,荡秋千,踢蹴鞠,放风筝等活动,更是境养世人良好的身体素质和精神风貌。把春天因生发之气而愈发旺盛的精力,由习惯性的下行转化为欲望,改变为上行转化为智力。也就是佛法中的菩提种子,让思维更清净,更明亮,更能远离三毒六欲,如扫墓般清除杂草,整理荒芜,培筑新土,插柳植树。通过这些形式,启发后人要时刻注意清除和打扫自己远劫今生所形成的不良的业力习性,设置防护措施,清除思想上所有的杂草尘垢,最后恢复自已本无生灭来去、垢净增减的本来面目,从而不用再在幻生幻灭,生死流转,如露如电,梦幻泡影的无边苦海里流浪,飘泊,则真正回归到自己本来的故乡——自性净土。

    若果能如此,我们的思想则俱能从天地自然节气之一的清明——即山清水秀日月明;恢复到人类直面生死,视死如归的清明——即思如清水神自明;再进而提升到人性本质的清明——本来清净本来明的高度来重新认识清明节。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清明:清清净净做人,明明白白往生,岂不美哉?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又是一年清明节——浅话清明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phwb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