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天界老君堂•中国古茶道
【任焕红说】古人饮茶姿势的演变史

【任焕红说】古人饮茶姿势的演变史

作者: 守茶人任焕红 | 来源:发表于2018-12-26 23:56 被阅读93次

    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中国人对茶的偏爱,自古至今,上至帝王将相,文人墨客,诸子百家,下至挑夫贩夫,平民百姓,无不以茶为好。

    而在历史的长河之中,茶的品饮方法历经了数千年的演变传承,茶的演变史更是华夏文明变迁史的一个缩影。


    神农时代

    陆羽根据《神农食经》“茶茗久服,令人有力悦志”的记载,认为饮茶始于神农时代。

    茶之为饮,发乎神农。在汉代托名神农而作的药书《神农本草经》中有这样的记载:“神农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避就,当此之时,日遇七十毒,得茶而解。”这是关于茶的最早记载。


    先秦时期

    古代中国人最早发现野生茶树,到开始使用和利用茶,是从咀嚼茶叶的开始,即采用口嚼生食。

    在茶的最初使用阶段,由于技术限制,谈不上制茶的,主要方式是生煎羹饮,古人像煮菜叶一样把茶煮成菜汤,就是将茶当作跟汤一样饮用,此为:粥茶法。

    《膳夫经手录》有云:“晋宋以降,吴人采其叶煮,是为茗粥。”甚至还会在其中加入盐葱姜和枣之类的;另外,古人还把茶当做吃零食一样,直接放进嘴里嚼,以消除劳作后的疲乏。

    《晏子春秋》这本记载春秋时代齐景公的宰相晏婴生平事迹的史书,有一段以茶作餐菜的记载:“婴相齐景公时,食脱粟之饭,炙三弋五卵,茗菜而已。”宰相晏婴饮食节俭,吃糙米饭,除了几样少许的荤食之外,就只有茗菜而已,这个“茗菜”,就是新鲜的茶叶制作成的菜肴。

    而这种方式现在依然存在,类似于云南省基诺族吃凉拌茶,将采来的新鲜茶叶揉碎放在碗里,加上泉水、大蒜、辣椒、盐等配料进行搅拌,便成为美味的佳肴。

    后来为了能够长期保存茶叶,古人开始尝试将茶叶晒干,然后用水烹煮的饮茶法。

    这是我国古代最早的制茶法。新鲜的茶叶,经过太阳的暴晒之后,茶叶变成了干叶,这样的茶非常便于保存和运输。


    三国时期

    三国时期人们饮用的茶已经转化为饼茶。张揖《广雅》就有这样的记载:“荆巴间采茶作饼,成以米膏出之。”人们将采来的茶叶先作成饼,晒干或烘干,饮用时,碾末冲泡,加佐料调和作羹饮。

    这是我国有关茶最早的加工记载,但是却无法找到详细的文字,从而我们无法确定采来的茶叶是经过蒸青或者捞煮,软化之后压成饼晒干或者烘干,这都是未可知的。

    而两晋之后,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喜欢饮用茶,两晋时期提出了“以茶代酒”的概念,出现了比较多文字的记载,开始以茶待客了,并且对于烹饪茶的器具讲究起来,使饮茶之风慢慢进入上流社会。


    汉朝时期

    汉朝时,粥茶法得到了改良,古人会添加“葱、姜、枣、橘皮、茱萸、薄荷”和茶叶一起熬煮,用这些佐料来掩盖茶叶的苦涩。

    到了晋代,人们开始把茶叶碾成粉末熬煮。中国茶叶史上第一篇完整记载茶叶从种植到品饮的文章《荈赋》就诞生于晋代。“惟兹初成,沫成华浮,焕如积雪,晔若春敷。”

    唐朝时期

    有这样一个说法比较有意思:“唐煎、宋点、明泡”。

    唐代之后,喝茶的形式繁琐仔细,精益求精,仅以唐代茶圣陆羽所撰《茶经》一书,共三卷十章,将一切茶事活动一一细述。诸如造茶、选茶、炙茶、煮茶、饮茶乃至茶器茶具、碳火茶水,分寸火候,一丝不苟。

    茶圣陆羽的《茶经》记载了“煎茶法”,即先在风炉上的茶釜中煮水,水沸后就将碾好的茶末投入釜心之中,随即用特制的竹筴搅动,等到茶沫满溢后将茶汁倒入茶碗中饮用。

    在唐代,饼茶仍是当时制茶主要的形式,只是在中唐后,由于陆羽的倡导,开始由加料的羹煮发展成清茶的烹煮,书中记载了:蒸青制茶法。陆羽《茶经三之造》记载:“晴,采之。蒸之,捣之,拍之,焙之,穿之,封之,茶之干矣。”采来茶后,先放入甑釜中蒸,臼杵捣碎后,拍成团饼,焙干以后,用荻或篾穿起来封存。经过这样加工,茶去掉了生腥的草味,变得鲜美甘醇了。

    《旧唐书·李玉传》: “茶为食物,无异米盐,于人所资,远近同俗,既怯竭乏,难舍斯须,田闾之间,嗜好尤甚。” 茶于人如同米、盐一样不可缺少,对于田间农家,尤其嗜好。


    宋元时期

    宋朝是茶发展的高峰期,自宋代开始,茶就成为开门“七件事”之一。

    宋徽宗赵佶《大观茶论》序云: “缙绅之士,韦布之流,沐浴膏泽,薰陶德化,盛以雅尚相推,从事茗饮。顾近岁以来,采择之精,制作之工,品第之胜,烹点之妙,莫不盛早其极。”

    此时,一种更新颖的饮茶方法被世人推崇:将茶末置于茶盏之中,待水沸后注入茶盏中冲点,被称为“点茶法”。所谓“点茶”就是冲泡茶粉饮用,   其评判标准就是看茶面的汤花色泽均匀与否,再看茶盏内沿与汤花相接处有无水痕,最后是品茶汤,色、香、俱佳味者方可获胜。


    明清时期

    进入明代,喝茶就和今人没有多少差别了,将散茶用开水一冲,形成了如今简约的泡茶方式,虽然这样的泡茶方式简单粗暴,但也将茶的本味泡了出来。

    明朝人认为,沸水冲泡茶叶,更能体味茶之真味,这种“瀹饮法”,在茶叶的品饮艺术上发生了划时代的变化,开千古清饮之源。

    据说:明太祖朱元璋有一次在民间访察民情,看到老百姓在费力地制作进贡皇宫的龙凤团茶,十分辛苦,稍有瑕疵便要重新做,费时又浪费了不少好料。于是,在明洪武二十四年 (公元1391年),朱元璋下诏废团茶,改贡叶茶,也就是现在的散茶。

    明代人饮茶,非常讲究饮茶空间,而且要么一人独啜,要么是三两好友,很少有宋代茶宴的热闹,设计了专门供茶道用的茶寮,使茶事活动有了固定的场所。

    清朝是饮茶最普及的朝代,几乎人人喝茶,茶叶也成为中外贸易的宠儿。

    世事变迁,沧海桑田,数千年的历史更迭,让这片神奇的叶子也随着历史不断地演变。

    国人常说:茶道,始之于唐,兴于宋,经过了元朝草原部族的入侵后,中国茶道已渐渐式微,到了明朝,又呈现出另一番景象。若说明朝茶道衰败,那么到了如今,茶道岂非不存?

    其实,不管哪个朝代,古人都已经在他们所在的年代将茶的作用发挥到极致,在历史的石碑上了璀璨的篇章,我们要以发展的眼光去看待茶的历史,每个朝代都有独特的魅力和特点,茶的制作水准符合时代的变化,不存在孰高孰低。

    茶,为万物之灵,浓烈是茶,淡雅是茶,任岁月如何流转,我们所追求的就是一杯真味。

    正如白落梅所说:品茶,就是为了品一盏纯粹,一盏美好,一盏慈悲。我们就在茶的安静,茶的湿润里,从容不惊地老去。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任焕红说】古人饮茶姿势的演变史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pkll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