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商业sense的团队教练!是如何能够在有效的时间里,把一个复杂的系统,浮现矛盾,暴露脆弱,厘出线头,剪掉纷繁,建立秩序,拉阔维度,触发改变,授之以渔!
1、工作坊设计
image.png image.png2、核心挑战
故事的主人翁们是在激烈的市场厮杀中,经历过至暗时刻,励精图治,初现辉煌,他们求实,高效,执行总监居安思危,在不确定的环境中努力的试图眺望远方……他们优势明显,团结,执行,商业架构健全……看似他们是一个正在飞速奔跑在康庄大道上的高性能SUV,但是驾驶者(董事长)和副驾(执行总监)一直在阐述着隐隐的担忧和疾驰的无力感……
“故事冲突”被主教练清晰的提炼出来,这也是我们此次战略工坊交付的最大挑战所在!
image.png3、“一鱼多吃”的巧妙编剧
这样一个商业case,请想一想,如果你是主教练,你要如何把主要矛盾,主人翁的纠结,集体无意识的盲区,快速收敛在教练工具中,并使得学员内化触动,找到自己的钥匙?
目标之一:让高层把核心共识,放在战略级别之首
在访谈中,我们强烈的感受到高层对指令不达的焦虑感,这是表面,而通过各层的声音,真因是下属没有感受到必须要做的决心,清晰的方向方法与执行试错的成本底线。人人都知道,战略是自上而下,教练要让这层关键矛盾自己浮现出来,当事者才能有最深刻的改变动力!
竞技场分析、机会地图、35分共识挑战,赤裸裸血淋淋的把它暴露了出来!
我看到在选择竞对时候的集体沉默,看到执行总监与董事长基于对战略打法是攻是守的激烈碰撞,看到公投与董事长投票的差异后他的疑惑与失落,看到挑战上墙后,董事长与执行总监观点的交锋……感受到机会地图环节,当聚焦在放弃什么的时候,董事长,CEO,CFO,品牌经理,各自站位的观点交互……
学员终于意识到,光有一个“具有零售数智化思维的供应链平台”这样一个战略愿景,是不够指导大部队跟随与打仗的!
执行总监在工作坊最后一个环节说:我发现本次工坊最大的收获之一是,我共识了我们暂时没有共识这件事!我必须接受这样的现状……
主教练做了什么?
竞技场分析,她“全开麦”,用公投的方式,让大家看到假想敌没有共识。
机会地图,她提供了内部优势和外部市场两个维度的思考框架,把话语权递给了品牌,CFO,执行总监,让两位高层看到当断则断背后的决策依据。同时各个小组的分析,也让高层强烈感受到他们从没有坐下来研究战略标的这件事!
35分挑战,开放性的征求每个人的意见,给予机会影响他人,同时高度提炼收拢组织观点,聚焦在关键矛盾,教练话不多,却掌控时机!
汪慧老师提供了一个对话的磁场,一个不可回避的选题,一个什么时候交给谁说话的话语权机会,一个当争论到细节时的叫停与高度提炼。
目标之二:让学员的单点思维:快速聚拢在结构化框架内,学习用系统化思维思考问题
在访谈中,我最担忧的也是这里,原有的企业目标是自下而上的收集,原有的客户互动是由内而外的优势发挥,从前的市场是被动等待,即便组织在不断优化等待流程,“引领”这个词每每被提起依然显现出自信不足……
翻转【自下而上到自上而下】,【由内到外变成由外至内】,由【被动优化到主动引领】,由【单点思维到系统思考】,哪一个不是颠覆式的!
不做嚼烂了喂,而是激发他们自然流向科学路径,这是对我们最大的考验!
我在这部剧中,看到了不着痕迹的丝滑体验。
总教练汪慧老师虚实结合,首先用图片故事激发大家的共识意愿,“在新财年你期待什么样的新风貌么?”,于是“战舰上的大炮、掰手腕、高跟鞋等”让组织看到【感受层面的共识】 ——“我们愿意一同共筑这份事业!”,先做好能量聚拢,紧接着到了系统冲浪,不同的视角站位,让大家看到“动物园中的大象,木桶的长短不一”,让组织开始思考,既然愿意为什么做不到?
带着疑问,汪老师引入了JTBD用户定义的经典模型—利益相关方三层次诉求,从理性的角度,四个站位暴露了我们与客户真实的距离!
竞技场路演让大家真正穿上了对手的鞋子而不是空谈对方。
从后面的“社会度量”环节,90%的人站在了关键的杠杆力上,即交付力——共识了组织能力弱项,厘清了我们是谁,找到了做不到的根因。
后面的六盒模型和六问环节,在前面一步一步破冰,引导,暴露,重塑下,得以聚拢和产出,虽然这是1.0的方案,但是颠覆思维的思考,才能生长出符合当下不确定性的2.0、3.0版本的最本质解。
咨询公司确实可以给到一个“带有数据”的“清晰方案”,但是团队教练拒绝这样做,教练更关注的是如何做到,如何内化成企业自身所有,这样的触动,厘清,生发,转变更有力量也更长久。
团队教练,于无声中听惊雷!
目标之三:打破沟通的鸿沟,用心看见,用脑响应
主教练通过挑战赋能环节,让组织沟通问题充分暴露出来,伙伴们化身成辩论队各抒己见,比如员工的三层诉求分析,大家争论不休,主教练直击本质,沟通不畅是底层假设的不同,比如认领小组假想对象是基层员工,而挑战组选择的中层员工,他们说的都对,但缺乏了对他人前提的理解,结果就是各说各话!教练直接叫停,让全场看到沟通的惯性思维。
听,说,理解,反馈,沟通不难,难的是听见,看见!
汪慧老师频繁运用世界咖啡,让个体,小组,不同的轮转,摩擦,厘清他人的假设,比如“批发商要的不是性价比,要的是毛利率”……
最后核心成员反馈环节,董事长抛出了具体的业务问题,主教练用团体督导的方式直接抛给了CSO,既让他看到认知段差,也找到了内部解题的钥匙。
教练当勇于打破表面和谐,果断干预,示范,举例,见缝插针的搭台唱戏,还有对个人直接而真诚的发展建议!
目标之四:建立部门联动,挖掘内部资源
这部分我收获到的是主教练穿针引线的功力和更深远的学习给予与布局。
在教练眼里,遍地是资源,问题是怎么让学员自己看见,自己拿起钥匙开锁。
我印象深刻的是在愿景画面中,汪老师采访了广州分公司经理,他是自主阵营的前锋,并已经有了一些成果。怎么让他的成功经验传播,复制,转化成其他部门的资源,汪老师用记者身份不断的引导,采访,把不自知的知道萃取出了关键步骤。
还有每天早上的第一个环节就是巩固学习成果和促发集体反思,比如让大家思考哪个工具对自己的影响最大,如何下沉到自己团队的管理场景当中。学员在这样的问题下,加深学习力度和与实际工作相结合,纠正旧有的生硬,直接的会议模式和管理手段。
这3天,还有那些让我动容的交付时刻和背后精修细节的执着。
第二天晚上原本设计是让六盒模型理性翻转红三角,但是我们的一位带组教练反馈红三角的时候,有位学员角色代入了还没有完全出来,他有点担心……
汪慧老师果断决定第三天再次翻转一遍红三角,我想那个时刻,她或许纠结了一下子,因为从客户合约上看,多给予六问环节即部门规划的讨论时间,更会令sponsor满意,但是她还是要占用些时间满足个体的情绪安放……
包括每个环节谁与谁一组,哪个部门扮演什么角色,都是幕后编剧的布局与巧思!
一幕大剧,从来不是只用镜头拍出恢弘的场景,只跟着主人翁的成长线塑造脸谱化的伟光正,而是善于刻画群像!勾勒细节!红三角化身成内心BGM,流淌出真实的成长故事。
没有突然的顿悟,只有用心的编剧!
这让我思考什么是系统,系统归根结底是由一个个鲜活的个体组成的。
组织目标也是由这些可爱的人儿拼搏出来的。让TA们发声,释放,彰显就是在凝聚共识!凝聚共识的底层是凝聚人心!一切的资源与答案都握在真正的主人翁手里!
3天ending时刻,CEO的话让我极为动容,为这几天我们辛勤的付出画上了无悔的句号……
那是第一天汪老师分享了太阳与深渊后,他最后说“我现在更关心的是一个一个的你,是你们,想清楚你们到底要什么?是太阳还是深渊?然后去做你们自己!……
此时此刻,我回想他当时的各种“我担心”和现在的“我在乎”,我看到期间各个部门“我以为”和现在的“我还能”,我收到每个个体的“我感觉”到当下的“我想要”!
神话学家坎贝尔的专著《千面英雄》中提到,英雄从普通的世界出发,经历召唤,启蒙,考验,复活,伙伴,阴影,洞穴探宝后凯旋归来。教练就是让团队用自己的故事走完一场英雄之旅!
<<<加瓦 学习笔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