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上班这点事儿
工作日常诡辩(一)- 以偏概全

工作日常诡辩(一)- 以偏概全

作者: 适合自己的最好 | 来源:发表于2018-01-08 16:52 被阅读40次

在工作中会出现这种现象:我们为软件开发工作建立一个简单的模型,模型包含:开发人员、技术工具、业务需求、工作流程规范等组件。
用一句话来描述软件过程就是:软件开发工作=开发人员使用技术工具按照工作流程规范完成开发业务需求的工作

那么,问题来了。如果软件开发工作出现问题,且在分析问题原因时,并且公司同时在做一个技术工具时。领导经常会使用军队这么一个例子:

开发人员 = 士兵
技术工具 = 枪械
业务需求 = 战场
开发人员开发业务需求,就好比士兵上战场打仗,需要最先进的武器,最好的枪械,这样才能打胜战,所以我们要加大力量研发武器,对于软件来说就是研发技术工具。

那么,从上面的语句中可以得到这样一个信息:

士兵 + 最好的枪械 + 战场 = 打胜仗的士兵(战争胜利)
士兵 + 最坏的枪械 + 战场 = 打败仗的士兵(战争失败)

按照逻辑规则,等式两边同时减去士兵:

最好的枪械 + 战场 = 打胜仗
最坏的枪械 + 战场 = 打败仗

那么,使用现实的一个事实结果来检验推论的正确与否:
众所周知周知,

  • 在二战期间,日本的枪械远强于中国的枪械,但是最终日本战败,中国战胜。可见推论不正确。
  • 在二战期间,日本的枪械远若于美国的枪械,但是最终日本战败,美国战胜。可见推论是正确的。

从以上两个事实中我们可以看到,枪械武器的好坏只是影响结果的一个因素,并非是影响结果的唯一因素。

领导用军队来比喻软件的初衷,本身是想通过这样的对比来说明技术工具对开发人员的重要性,但是如果这样的举例目的是为了强调一个软件扽失败就是因为技术工具话,那么这样的举例就是以偏概全的诡辩了。试图将以多种因素而成功的军队的原因只归并在武器枪械的强大这一点上。

人们经常借用一个成功的事物来解释现象,只是从成功事物的一个因素上说明,但是影响事物成功的因素有很多,这就形成了以偏概全的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乍听一次,觉得很有道理,细细品味,却发现漏洞百出,没有实操作用。其根本原因就是对事物的分析不全面、以偏概全。

正解:
一件事情的成功与失败,是由多种因素构成的,在分析原因时,务必要分析全面,划分主次原因,避免以偏概全的分析问题思路。

相关文章

  • 工作日常诡辩(一)- 以偏概全

    在工作中会出现这种现象:我们为软件开发工作建立一个简单的模型,模型包含:开发人员、技术工具、业务需求、工作流程规范...

  • 以偏概全是诡辩

    "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是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说的。一切都存在,同时又不存在,因为一切都在流动,都在不断地变...

  • 福建林小楠案:暗箱权力为764万贿金找出路!

    古希腊的诡辩术能够混淆是非,一些诡辩家可以通过偷换概念、以偏概全等手法证明”阿基里斯永远也追不上乌龟“。暗箱权力同...

  • 工作诡辩

    工作常见诡辩现象。 常见诡辩类型: 哲学诡辩相对法诡辩绝对法诡辩 逻辑诡辩谬推法诡辩偷换概念法诡辩混淆法诡辩转移法...

  • 关于诡辩的问题

    诡辩 一是偷换概念 比如我说的是“人类”,而你认为是“你自己”,典型的案例是以偏概全 二是强加因果 “你不成功,因...

  • 为什么你容易被人忽悠?

    今天咱们看一下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常见的忽悠手段,或者是诡辩手段。识别这边手段可以防止自己被人欺骗。 诡辩或者忽悠的方...

  • 哲学的诡辩艺术,如何让你无言以对?兼述鬼谷子纵横术!

    诡辩说白了就是蛮不讲理但是一时半会还能让你反应不过来,一脸懵逼的认为他说的是对的。在日常生活中,诡辩到处存在。比如...

  • 诡辩

    诡辩,或者说是诡辩论本身是一种方法论。更准确地说,诡辩论是一种论证方法,它的根本特点是一种歪曲的论证,诡辩不同于武...

  • 以偏概全

    每个人都会在头脑中自动地进行演绎和归纳。这是下意识的行为,这也不涉及偏见或者受教育程度。归纳法对我们来说绝对有必要...

  • 以偏概全

    除了认识事物的时候必然要做的一步以外,对已经认识的事物也一样会保持着这样的特征。 我认识一块石头的时候,石头是椭圆...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工作日常诡辩(一)- 以偏概全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ppbn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