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白马和马,最容易想到的便是公孙龙的著名论断:“白马非马”。我们在此不讨论这个论断正确与否,只是讨论“白马”和“马”这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
这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是种属关系。“白马”是种概念,“马”是属概念。“马”是真包含“白马”的。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用韦恩图表示如下:
”白马“是”马“里面以颜色为划分特征的一个子类别。
在中文语词的表述上,”白马“是在”马“这个语词前增加了一个表示颜色的语词“白”。语词的增加,使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都发生了变化,由“马”到“白马”,概念的内涵增加了,概念的外延则缩小了。
我们把“马”到“白马”语词变化的形式用符号来表示一下:“马”→“(白)马”即“A”→“(B)A”,其中“A”这个语词表示的是核心概念,比如“马”,“B”这个语词则表示的是限定性概念,比如“白”。
我的问题是:“(B)A”这个语词表达的概念一定和“A”这个语词表达的概念是种属关系吗?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不妨再看一个具体的例子。
“鱼”与“鲸鱼”这两个语词看上去也是符合“A”与“(B)A”的语词结构形式的,但显然在生物学意义上“鱼”和“鲸鱼”这两个概念不是种属关系。我们也可以用韦恩图来表示一下这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
“鲸鱼”和“鱼”两个概念之间不存在种属关系,“鲸鱼”这个概念中虽然有“鱼”这个语词,但是在生物学上“鲸鱼”却不属于“鱼”类。如果我们认为“白马”是“马”,由此也可以推断“鲸鱼”是“鱼”,那就犯了错误。
在中文语词构造的概念中,类似于“鲸鱼”和“鱼”的概念有很多。我们又如何能分辨出这些容易迷惑的概念呢?这就需要我们撇开语词的迷雾,直抵概念本质,否则就会“指鹿为马”、“指鲸为鱼”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