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见
一个好标题,能吸引读者点击进来;
一个好的悬念,能在读者心中种下好奇的种子,吸引他继续读下去;
要想持续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就要让读者感到你的文章,跟他有关。
怎么做到与他有关?
就是给读者代入感,也就是制造熟悉感,比如描写一个普通人都很熟悉的场景,表达一种普通人都会产生的感受。
为什么代入感如此重要?
因为人天生对自己熟悉或者跟自己相关的事物,会重点关注。心理学中有个“鸡尾酒会效应”,讲的就是,如果你在一个各种声音混杂的鸡尾酒会上,无论现场多么吵闹,只要有人喊你的名字,你总能听得到。这个效应给我们的启示是:人永远对自己熟悉的东西敏感。

如何营造代入感?
第一步:制造一个读者熟悉的问题,取得关注;
第二步:顺着对方意愿,解释问题发生的原因,赢得对方的信任;
第三步:开始夹带自己的私货,给出自己的观点和对策。
由于前面环节的铺垫,此时就比较容易引发读者的认同。
举个例子:
一年一度的人口大迁徙来了,春运火车票一票难求,想回家的人,都希望能抢到票,只是就算借助了黄牛党的力量抢到了票,可能也是人品爆棚了的靠运气行为。
靠运气,毕竟风险太大,如何大概率能有票回家呢?让火车票涨价,效仿航空公司的定价规则,即可以灵活调整,比如腊月二十七、二十八、二十九最贵,大年初一初二最便宜。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火车票是人们争相想要获得的商品,既是商品,由于铁路运力有限,自然会产生短缺,这就需要通过价格来调整。
感
让读者有代入感,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就是走出自嗨状态,选取读者感兴趣的内容,在整个行文逻辑中,把读者纳入进来,在感他所感、想他所想,甚至说出他的言外之意的基础上,把他拉入我们的观点和框架里。
思
给受众以代入感,同样适用于演讲、辩论和平时说话,都需要在开始前把受众带到一个具体的想象中,否则就是对牛弹琴。
比如说,要跟一些人讲什么是辩论,可以这样来营造代入感:
各位同学,今天我们讲辩论。关于辩论,很多人最直观的感受,就是跟人吵架,我不说这对,也不说这不对,我就想问你们,你们上一次跟人吵架,被人怼得不舒服,或者把人怼得不舒服,是个什么情况?什么感受呢?你们先想一想,然后我们再来谈辩论到底是怎么回事。
行
明天的文章尝试用这个结构来给读者代入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