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讲第四单元了,这是一个活动·探究单元,共有3个任务。任务一,学习演讲词;任务二,撰写演讲稿;任务三,举办演讲比赛。
看了看四篇文章,闻一多先生的《最后一次演讲》、丁肇中的《应有格物致知精神》、王选的《我一生中的重要抉择》、顾拜旦的《庆祝奥林匹克运动复兴25周年》。这些文章都是经典的演讲,但是距离现在的孩子们太远了,他们很难设身处地地去理解演讲者的情感。因此我决定活动一-学习演讲词,换一换内容。我选择了《我是演说家》中梁植的《我的偶像》一段视频。果不其然,当孩子们看到视频的时候都很兴奋,因为演讲者梁植很帅,还是一位学霸,这样就很好的调动了孩子们学习的兴趣。在观看视频时,我们边看边讲。从这篇演讲的导入、开场、三问、三答,到点明我的偶像等等。通过具体的实例孩子们去学习把握演讲词的特点:演讲词要具有针对性,要有为而作,不要空谈范谈。如演讲者在介绍邓稼先时,没有直接赞扬其精神,而是使用了描述的方法:
我的偶像用他的一生这样的回答了这三个问题。
26岁,用不到三年的时间拿到美国的博士学位。在拿到博士学位的第九天,回到了1950的那个一穷二白的中国。
34岁,她回家告诉妻子说:我要调动工作了,我明天走。妻子问他:你要去哪儿?你要去做什么?你要做多久?他的回答是一样的:不能说,不能说,不能说。从此他从他的妻子、两个孩子和所有熟悉他的人中消失了。整整28年,回来的时候,他是一个直肠癌晚期的病人。
61岁,作为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和第一颗氢弹的理论设计的总负责人,他一共获得了国家奖金、特别奖20元。其中原子弹10元,氢弹10元。是,我的偶像叫邓稼先。
你看,演讲者虽然没有使用高大上的词汇来赞美邓稼先,但这样的描述,大量的使用数字,大家是不是更感动?这里,孩子们体会到了排比句式的魅力,体会到了创作中“三叠法”的魅力等等。
直观的视频观看,对学习这一单元来讲,我认为比只阅读课文可以让孩子们学习的到更多的知识。
第二个任务,撰写演讲稿和第三个任务,举办演讲比赛我进行了整合。因为毕竟五月底了,孩子们马上要期末考试了,没有太多的时间留给我们进行活动。可是这个活动对孩子们个人能力的提高又大有益处,我又舍不得。因此,周一时我把任务布置给了组长,每个组选出一位演讲者,2位评委,周五进行演讲比赛。

孩子们参与的热情很高,积极撰写演讲稿。




孩子们的演讲词是改了又改,精心打造。耿浩皓、杨伊起两位同学的演讲词从自身谈起,畅谈自己的梦想,但内容的侧重点又略有不同;演讲当中,五位同学除了讲,还注重了个人的“演”。体态语的运用、临场的情绪调整、对突发状况的应变,都彰显了自己的个性,获得了同学们的掌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