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朋友圈,看到一个朋友写道:“什么都想做,最后的结果就是想做的太多了所以什么都没有开始做……”这其实是我们很多人现在面临的常态。
在这个推崇技多不压身的时代,我们每个人都努力得想要挖掘自己身上存在的更多可能性——在妄图学好专业课的基础上想着英语也很重要,这是一项必需的技能和工具,嗯,要学好英语,多投入时间在上面;与此同时,身体可是革命的本钱啊,得加强体育锻炼。最好每周能保证必要的锻炼时间,马甲线人鱼线不再是梦想;再来,作为一个没有打算在国外工作的中国人,将来工作肯定还是中文用的多,还得锻炼锻炼自己写文案的能力,写作的技能不能丢吧?所以要坚持日更……
就这样,我们欲图给自己安排很多事情——专业课,英语,写作,练字,口才,阅读……可是实行起来我们却逐渐发现:想做的事情太多,可是一天就只有24个小时,怎么安排仿佛都不尽如人意,毕竟光是学好一项技能就要花费大量时间,更何况自己想做的有那么多?
我曾经,不,现在也是一个喜欢纠结的人,我自认为我纠结是因为我不确定该如何安排,也不确定自己的安排是否合理或者正确,更不确定自己能否为自己的选择负责,或者说,会不会后悔自己所做出的选择。太多的不确定让我不敢轻易做出决定,于是只好纠结,逐渐变成拖延,最终一事无成。
因为一些特殊原因,我是高考前填报志愿,其实从发下志愿表到填报的时间很短,大抵在一个星期左右,但是我却足足纠结了好几个月——从很早开始就在网上下载前一年的志愿表,将一些心仪的学校和专业坐上标记,时不时地去百度上了解一下学校排名,在知乎上看看大家对于这个学校的评价,同时再咨询一下学长学姐相关的学校情况。对了,还有一件最可笑的事情就是加了很多报考群,窥屏,看看其他人的心仪院校与自己是否冲突。
其实没多久就把自己的选择范围固定了下来,即使这样,依旧乐此不疲地想要获取更多学校相关的信息,纠结,无限的纠结着。
最终提交志愿的时候,与我之前的选择并无区别,当志愿无法修改的那一刻,我开始后悔了。
后悔的并非志愿本身,而是自己花了太多的时间去纠结如何填报志愿,到最后其实也没有什么改变,所以无非就是浪费了更多的宝贵的复习时间而已。
可是世上并没有后悔药啊,而且如果我再次经历那样一个过程,我还是会纠结,毕竟这是一个严肃的事情,但是正如我对今年填报志愿的朋友说的那样——“这是一件重要的事情,所以你得想好;但同时在定了目标院校之后,千万不要纠结!”
选择的时候是这样,安排自己的时间更要如此。前几天和朋友讨论如何平衡专业课、英语和写作时,我们几乎达成了一致,这都很重要,但是饭得一口一口吃,先通过日更让自己养成写作的习惯,再来开启第二项技能的养成,而整个过程最忌讳的一件事情就是纠结。
纠结,意味着原地不动,而行动起来,哪怕开始走了一条错误的路,也能给自己的成功清除一丝障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