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文章值得一读再读,比如《醉翁亭记》。
初识在初中,老师说要背起来,可以说背得很辛苦,虽然读起来朗朗上口,但总觉得“者也”太多,默写时,不是这里少一个,就是那里缺一个。只觉得读起来美,至于美在何处,真不知道。老师的笔记也记得满满,上完后,即刻归还。
后来,工作了,再次朗读,体会到了音韵节奏之美,和欧阳修在文中表现出来的与民同乐思想,也就仅此。
再后来,随着年岁渐长,阅历渐丰,感觉这篇文章越读越有味。特别是第一段中,从“环滁皆山也”往“其西南”,再“山行六七里”“峰回路转”处,突现醉翁亭。好像看到欧阳修拿着相机先广角俯拍,再将镜头慢慢推近,最后特写定格停在书有“醉翁亭”的亭上牌匾。
短短六七十字,一个记录短篇就此完成,真可谓言简意赅,意境全出啊,太美了。
再跟着他的拍摄,进入镜头的切换,朝暮、四时之景的不断变化,似乎让我们看到了一幅幅似曾相识,又似乎陌生的亭边山水。或野芳含露,或远山如黛,或……总能给人无限想象,因为“乐亦无穷也”。
身为太守,必当为民,如何验其政绩呢?
你看“伛偻提携”滁人游啊。百姓有闲情踏青,不就意味着生活富足吗?
此情此景,“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的太守怎能不乐呢?
终于明白,欧阳修的“者”与“也”了。这是被贬后,“既来之则安之”的泰然,是热爱这方热土的欣然,更是看到自己治理下百姓安居乐业情景的怡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