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是我姐家接祖,请我去写给祖先的冥物封文,虽我家族同辈,后生学历都比我高,硕士本科生有好多个,但每年各家接祖同时请活客吃饭,也请我写封文,而我每写每感,今乐分享给有缘读者。
首我想到南宋爱国诗人陆游,临终前作的《示儿》即:“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洲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此足以证明我国古圣先贤并非不知道人死去了就什么都没有了,只是想要留下遗愿,要儿孙在做家祭时千万不要忘记,告慰亡灵,这算人生不满百,常怀千古忧,乃人之常情吧!
而后代虽也明知人死不还魂,但仍做到“丧尽礼,祭尽诚,事死者,如事生”,以此寄托无限哀思同时,实是中国古圣先贤,做到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因此开创世界上唯中国才有的,最优秀传统即孝,师道两种文化传承。
所以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唯一没被消亡绝非侥幸,文化没有断代就是得益于这两种孝,师道文化,人不是生而知之,全是学而知之,因此唯孝文化能传,可以承先启后,继往开来,因此才经久不衰,延绵不绝。而师道可以为往圣继绝学,为后代开太平。
岁月总是寒暑交替,四季轮回,属自然之道,不可违逆,而中国圣贤以此又悟出人伦之道,即伦常大道,因水有缘来树有根,树高千尺不离根,每个生命都是由生至死,从小到老,所以中国有了家族文化即族文化人之伦,即每个人都至少不忘祖先至少为九族,因此前历朝历代都有因叛臣逆贼被犯诛连九族之罪,所以此前不但国有国法,且家有家规,为的是让为人之子女最起码不谋逆,才能做到不辱祖先,不伤无辜。
九族在《三字经》文是,“高曾祖,父而身,身而子,子而孙,自子孙,至玄曾,乃九族,人之伦”,即九个辈份,每个人父人子一生之中都必经其中每一个角色,而在之前未实行计划生育前,五代同堂都不稀奇,即公至孙,或说是从祖至自到孙,简说孙见孙,
因孝道合乎自然和人之伦,可以通过上行下效教育好子孙后代,能代代传承,保自己和子女老有福享,所以中国古圣先贤为此做出了非常好的示范,即开创了祭祀先人的仪礼文化,而所有仪礼的真正教育意义大于形式,全国各地各族人民虽大同小异,但宗旨相同,
子曰:“慎终追远,民心归厚”,有m伟人“纪念张一思一德”所作的为人民服务中指出开追悼会的意义,【原文】“用这样的方法,寄托我们的哀思,使全国人民团结起来”。而家祭同样是为怀念宗祖,使族群有考可查到一脉相传的所有亲人。
这个查考在每个人死时就开始记录,即亡人生前名下所有哪怕刚出生只要取名的九族六亲,但凡送冥资冥物的所有成员名字,与亡者是何关系,都有相关清查报道士造册完整记载,而花圈祭曲冥资都是由各家庭报上全名,保无一疏失,而而专职阴阳师,也叫风水师(看墓地)的,礼师(写文数喊礼读文)的,道士(超度亡魂)的各司其职,各负其责。
阴阳师把亡者生辰死葬日期,墓地方位,在遗像背面或神主牌上,写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供后人查考,
礼师根据对亡者亲属特别知情者作宾送的客奠祭礼情况作清查,登记即亡者生前所有家族成员实名,然后由礼师写成相关文数,在悼念仪式上喊礼读奠祭文。
而道士再把亡者生辰死葬,把所作道场,魂下后人所具冥资冥物如实或一册,交孝家收藏。这算第一次对亡者名下全面普查造册!
而中元之节,就如七夕牛郎织女等神后故事传说一样,即传说是每年七月初上半月个阴曹地府开鬼门,让亡者唯能在此期此节魂返阳间。
因此民间有这样说法,亡者再想回来得(本地方言读d|e),除了七月中元节,亲人要想再相逢,除非纸上画真容,或是相逢在梦中,所以此前死者多画有遗像,现有遗照,而亡者后人也利用这个节日举行祭祀,即接祖。
其意义就是家有幸事主是添丁(亲威中有新生命降生)就是利用每年中元节接祖之日,亲戚又给亡者送来冥资冥物,接祖主家又把亲戚家,新添人口亡人魂下,在封文中写现,以此告慰亡灵。即体现家祭无忘告乃翁。
感言:但现代人以未见过祖宗为由,不愿认祖归宗,甚连父母都不想认,更是六亲不认,却在自己儿子,孙子面前装儿装孙,甘愿为奴作仆,实算倒行逆施,离经叛道,伦常颠倒,不怕自己也有老来时!
之前国人在都做到老无老及人之老,幼吾幼及人之幼,即媳妇都是娘的女,自也终有做婆时,而是知道先敬父母长辈,因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孝可亲不待,风水总是轮流。
所以古代特是此前食物严重缺乏时代,父母多坚持“细伢有吃在后”,真来日方长,因此多先孝敬老人,言传身教以身作则带徒弟,教得子孝和孙贤,使老有所养,老有所乐。
而现在几十年一二代,正是长辈父母的倒行逆施,结果已有不少老人看到“隔窗望见儿喂儿,想起当初我喂儿,我喂儿来儿饿我,担心他儿饿我儿”的老来无依,感到无比悲哀和担忧,难得安乐,实是不知先后,已离道矣!
因此诚愿有缘读者有已所不欲,勿施于人之念,能知所先后,则近道矣,相信因缘果报,真要知道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同样种善因,得善果,因果几时有差。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