帆书(樊登读书会)-非凡精读
本书作者林紫曾经是一线教师,并从事心理咨询师25年。根据自己过往工作经验,针对近年来的青少年儿童的危机案例逐年上升的情况,写下了这本作品。
她主张父母和孩子共同学习生命教育,直面孩子内心的负面情绪和消极念头,并从四个层面出发,带领大家探寻生命的内在本质。让孩子面对逆境时,仍可以保持积极和热情,活出生命的意义。
作者在书中提出,“生命教育”不同于“正面管教”和“积极感化”,而是要和孩子讨论死亡的话题,直面自己的负面感情。并且在这个过程中,父母要保持平等的态度,不要把孩子锁在大人编织的知识牢笼中以求安全,而是要放下身段,和孩子一起探索,相互陪伴,直面死亡,才能活出真实的生命力。
作者为我们展示了生命教育的心理模型,包括四个部分即习性、物性、心性、慧性。
首先是“习性”,人天生有贪婪、愚痴、傲慢等等的情绪,它们会让人变得有些“偏执”,进而出现很多以“我”为主的想法。想要预防自杀危机,要先从“执我”开始,调整执念,将人生目标从“获得”调整为“管理”,明白生活中苦难和幸福都有才是正常的,学着接纳平凡的人生。
然后是“物性”,指的是生理层面的自我。负面情绪来的时候,不要马上说教和解释,而是允许孩子在里面缓一缓,最好是父母和孩子一起在负面情绪里相互拥抱对方,给予支持,就可以平复很多。
我们都感受到现在抑郁症对生命的威胁,事实上抑郁症已经成为全球19-25岁人群的第二大死亡原因。想要走出情绪的困局,父母可以先试着将孩子从“这是我的孩子”的片面认知中剥离,帮助孩子完成物我的疗愈。
其次是“心性”,人的感情思维主要来自后天的关系。孩子在家庭中的关系,会影响孩子的行为方式和对自己的评价。父母需要陪伴孩子,这其中还包括要陪着他体验痛苦和快乐,坦诚面对自己和孩子的感受。
最后是“慧性”,这是一种感应性的生命属性,它是生命生生不息的根本。想要拥有它,在培养孩子的过程中,注意对孩子来说最重要的不是“标准答案”,而是能够感受万事万物的眼睛。从而孩子才会变得热爱生命,再加上好奇心和生命慧性,保持他对知识纯粹的兴趣,才可能自愿承受“必须学”的过程中的苦。
作者指出家庭还需要注意心理危机的识别和干预,日常中,要注意心理健康的宣传和家庭文化的建设。家长需要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使孩子知道“无论发生什么事情,都可以告诉爸爸妈妈”。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家长要提醒自己,没有所谓的“完美”家庭和人生,初为人父母,也需要给自己学习的时间,和孩子一起去成长和思考,共同建设充满爱的家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