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看都会, 一考就废。 这几天在带学生时, 听到他们这句口头禅, 觉得蛮有意思的。 这些孩子在小学阶段分数很高的学霸为什么变成了 对知识七窍只通了六窍(一窍不通)的人呢? 我个人认为学霸变学渣有它的偶然性, 也有必然性。
先说偶然性。
虽然说有70% 的学霸变了学渣, 但仍然有30% 的尖子生上了初中依然成绩很好啊。所以说不一定小学成绩好, 初中高中就会骄傲了, 成绩会变差。 这其中的差异在哪里呢? 其实就差在了孩子的精神力和习惯上。
你的孩子知不道为什么要读书? 你的孩子是否相信学习可以改变命运? 你的孩子在面对学习的困难时是选择逃避, 还是选择迎难而上? 你的孩子在面对错误的时候, 他是认为是自己不行还是自己仅是方法没对或者是练习不够? 这些软性因素都会决定你的孩子能否在小学之后的学习中能不能持续有动力去不断寻找方法学习。
再说必然性
现在小学的题普遍是偏简单的, 平均分都是90分以上。 所以孩子之间的差距可能就是一两分, 优生跟学渣的区别可能也就10分左右。 所以在小学的时候目前基本上看不出来孩子的差距的, 家长对此的重视程度也会不足。
另外小学和初中学习的内容不一样, 小学偏背诵记忆, 中学偏逻辑推理。 所以从小去培养孩子提问和探索的能力也很关键,不要为学而学, 被动地去掌握知识。 一定要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会找规律, 学会总结。
还有一点, 小学的知识难度目前很多家长都还是可以辅导的。 而且孩子在家的时间更多, 家长可以参与管理和规划的地方很多。 换句话说, 家长还可以“盯着” 孩子学习。 被家长盯过来的孩子自然到了初中, 就不知道怎么去安排自己的学习了。
那么我们家长应该怎么做才能让孩子避免学霸变学渣的命运呢?
首先, 家长一定要发自内心去相信自己的孩子。 去看到孩子的能力, 也要陪着孩子去不断发挥自己的优势。
其次小学阶段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培养孩子对知识和世界的好奇心。培养孩子在学习过程中自己给自己定目标, 自己给自己找乐子, 自己与自己较劲的能力。让孩子从小就知道学习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 学习是需要自己去规划和管理的事情。
最后在小学还有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就是教会孩子化解畏难情绪, 带孩子去做一些稍微有难度的事情, 鼓励孩子不断去突破舒适区。 事情难, 要么是方法没对, 要么是能力不够。 需要做的就是不断去思考新方法, 同时不断去练习积累自己的实力就可以了。
只要方法对了, 小学尖子生在初中 高中和大学都会是学霸。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