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1:作者讲了什么?
2:他是如何讲的?
3:对我的启示?
一:作者讲了什么?
本章节的篇幅很大,主旨是一个人如何变坏的,那人就是如何变傻的。
这个世界上没有100%的坏人,所有人都是向好的,之所以有的人变坏之后变傻或变傻之后变坏,其根本原因是面对一件坏的决策时面临的选择——是承认错误而后努力改正——还是不承认错误,而后把那个错误合理化,很可悲,我们绝大多数都选择了后者,所以才会变坏后又变傻的。
二:作者是如何讲的?
为了详细说明人如何变坏就如何变傻的内在逻辑,是选择不承认错误而是把那个错误合理化,作者举了亲身经历的许多事例中的一例。
曾经有一位“B君”在作者的帮助(投资)下,开办培训班赚到了好多年都没有赚到的钱,又帮助B君(投资)开了交易所(otcbtc)——因为当时觉得B君确实是一个可塑之才。
按说作者确定是这位B君的贵人,可结果是培训班和交易所最后都没有给作者一分钱分红(那时候确实非常赚钱),甚至连最初投资的钱也都没有返还,不但如此,最后还对作者各种黑……。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局呢?作者百思不得其解。
经过了很长时间后,作者终于想明白了。
再赚到了巨额利润之后,B君感觉那应该分红的一部分实在是太多了,所以B君不在想履行之前的约定,但又要必须给自己找一个合理化的理由来支持这一行为——于是对作者各种的诋毁,人品不好,做了许多对不起自己的事,结果呢?
结果是,这件事情之后,B君的内心依然还是向上的,依然很勤奋,依然很努力,依然不断说服他人也告诉自己是善良公平正义的……,但,从此便留下了一个后遗症:
1:既然这次被合理化了,那么下一次遇到同样的情况,B君会毫不犹豫的做出同样的决策和行动。
2:在下一次遇到稍微更过分的情况时,B君做出错误决策的成本更低,冲动更高…。
所以B君在不断合理化自己的行为,在成为一个坏人的路上那么努力着,唉。
三:对我的启示?
我们在做过了一些不正确的行为后,其实内心是有一点小小的波动的,也有一点小小的自责和愧疚,但很快我们就会找到一些对自身有利的说明来支撑和掩盖自己的这种行为,比如:
单位的李师傅在自助餐厅吃完早饭后又顺便拿了两个鸡蛋,有的同事耶喻他,他便义愤填膺的说,我只是拿了两个,你没看到有人拿饭盒装吗?
他的这种行为可以归结为自利性偏差——也就是上面说的,做了一些不正确的事后,会找到一些对自身有利的说明来支撑和掩盖自己不当的行为,从而把自己的这些行为合理化,从而找到心理平衡(难道他就没有看到,更多的人并没有去拿哪怕一个鸡蛋吗)。
应该如何做呢?
我们拉回到本章,
如果在做出了一个错误的行为之后,我们做出的决策就很重要——也就是去努力改正它,避免下次再犯同样的错误,还是努力的使它合理化,在不正确的道路上(傻)一直走下去。
在这里不得不说下那个“B君”最后的结果——交易所关闭,在大陆混不下去后,滚回了台湾。
最后:
做一次傻事没关系,但,一旦发现自己很傻就要马上纠正,绝对不能对自己的傻X行为再进行合理化,否则你就只能在变傻的路上越走越远。
桥水的瑞.达里欧这样说:痛苦+反思=进步——也就是说,如果经过一段时间之后,你竟然不觉得过去的你很傻X,那表明,你已经彻底变成了无可救药的傻X。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