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时因为离朋友近,方便交流而选择了第一份工作。
高考填志愿因为一篇文章,觉得专业比学校和城市更重要, 选择了6线城市的普通本科。
影响人生的重大决策,为何会如此轻率和随意?
听完混沌两副眼镜,发现决策受制于大脑的两个障碍
1最小作用力原则,大脑只为求存,倾向于自动选择简化的结论
2结论先行,有了结果再去找符合认知的证据,一旦自圆其说,完成逻辑自洽,再难改变
但这样的结果是我们想要的吗?
无论是求学、工作、婚姻,还是买房、投资、创业。选择很容易,后果却要自己买单。
我们做结论的依据,经过大脑的筛选和加工,
成为符合原有认知的对象,而不是客观事实。
回想一下,曾经决策失败的案例,以及看人不准,甚至被骗上当的教训。
那么,我们需要怀疑所有的结论和判断吗?
正如盗梦空间中被植入世界是假的潜意识,回到现实世界仍然选择自杀以求醒来。
大可不必,琐事全凭喜好,只有重大决策需要启动批判思维。
1审视决策的流程,思考逻辑是否可靠。
2在1的基础上,检验前提假设是否客观准确
3无法确认2,则需要提升知识储备,增加信息渠道,咨询专业人士 ,输出试错反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