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的公司内耗严重,决策层不懂业务,却对公司大小事情指手画脚,横加干涉,导致企业运行效率低下。
有的人做事拖拉,一件事情思前想后一个月,甚至半年都拿不定注意,任凭时间和机会白白溜走。
这些问题,该如何破解?
或许,答案就在丁元英的这份胆魄与格局里。
丁元英给王庙村开完扶贫会议,下一步就是拟定《公司章程》,还有购买设备等前期准备工作了。
欧阳雪是格律诗公司最大的股东,但她并不懂音响,更不懂购买设备的事。于是,购买设备自然落到了音响发烧友,同时也是公司股东的叶晓明和冯世杰的头上。
在车上,欧阳雪问丁元英:“大哥,由着他们买设备,资金会不会失控呢?”
丁元英说:“设备不能当钱花,农户生产、公司销售,利润双向透明,坑跑了你们或负债过高都不符合农户的利益,叶晓明和冯世杰他们会比你更关心这个问题。”
欧阳雪经营着一家高档餐厅,也算是个非常有能耐的管理者了。但在这件事上,她还是没有丁元英看得透彻。
为什么丁元英看透这件事呢?他是基于什么做出这样的判断的呢?
首先,事理符合逻辑
欧阳雪担心资金会失控,这不是没有道理的。担心什么呢?第一,她担心公司资金在设备使用上过多;第二,她担心有人在设备利润上做手脚。这类担心,在丁元英看来大可不必。起初,几个音乐发烧友找到丁元英,就是为了让他给自己和王庙村指一条发财的道。现在好不容易有了点盼头,叶晓明和冯世杰自然公司能做起来,也就不用担心太多了。
这是从事理上做出的判断。
其次,丁元疑人不用,用人不疑。
公司的股东,除了欧阳雪,还有另外三个人,分别是叶晓明、冯世杰和刘冰。欧阳雪不熟悉业务,也没意愿插手公司的业务管理,购买设备不会找她是理所当然的。那么丁元英为什么只选叶晓明和冯世杰,而不选刘冰呢?这自然是建立在丁元英识人的能力上了。对于叶晓明和冯世杰的做事能力和脾气秉性,他是了解的,而且是信任的。丁元英疑人不用,用人不疑。
这是从识人任事上做出的判断。
第三,利益导向让每个人的能量都充分发挥作用
冯世杰变卖了自己的修车店,叶晓明的音响行倒闭了,刘冰也把自己的唱片店转手了,现在他们作为公司股东,这是背水一战。公司经营得好与不好,自己就是既得利益者,肯定很关心。而且冯世杰的担子更重,他是拖着整个王庙村的农民一起参与这件事情的,公司是整个王庙村脱贫致富的希望。不论是为了自己,还是为了别人,他们已经是一根绳上的蚂蚱,自然会想尽一切办法为公司节省开支,为公司尽自己最大的一份力气。
这是从利益角度考虑得出的判断。
丁元英做出这个决策后气定神闲,这是艺高人胆大的表现,是胆魄,也是气度。
不论是做管理公司,还是管理自己的生活,我们都需要这种胆魄和气度。
每个人都很需要它,但是它从哪里来呢?
我们不是全知全能的神,不可能把每件事都事先料定,没有差错。但我们可以尽量把这种不确定性降到最低,这都基于对事情的判断和决策。
或许只有不断拓宽自己的认知边界和认识深度,然后对某件事足够投入,足够了解,就能拥有这份胆魄和气度吧,也就是人们经常说的:艺高人胆大。
为了做到“艺高”,那就不断磨练自己吧。把自己磨练成一把宝剑,无往而不利。
注:
热播电视剧《天道》,是从一本叫《遥远的救世主》的小说改编而来的,而且连人物对话都没有大的改动,可见这本小说的魅力。我看完电视剧后,被其中的智慧和经典对话深深吸引了。于是,我把小说买回来细细品读,一些读书感悟,与您分享,欢迎关注。
7人点赞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