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肺癌
肺癌绝大多数来自支气管黏膜上皮,少数来自支气管黏膜腺体及肺泡上皮。肺癌的肉眼形态可分为三型 (1)中央型:癌由主支气管或肺叶支气管发生,位于肺门部。右肺较左肺多见,上叶为多。癌破坏支气管 壁向周围浸润扩展,并与转移至肺门淋巴结的癌相融合,形成不规则的巨大癌块。此型约占半数以上,最常见 。(2)周围型:由肺段及亚肺段支气管发生,在靠近胸膜的周边部形成孤立的癌结节。
(3)弥漫型:少见,癌沿肺泡呈弥漫性浸润生长,很快侵犯整个大叶,外观呈肺炎样或呈无数小结节密布于两肺。
(4)肺癌早期即可有广泛的淋巴道及血道转移。淋巴道转移可至肺门淋巴结,再逆行转移至颈淋巴 结,血行转移在小细胞癌早期即可发生,可至脑、骨、肾上腺、甲状腺、肝等处。癌组织压迫或阻塞支气管可发生局 限性肺气肿(不全阻塞时)或局限性肺萎陷(完全阻塞时);并发感染可引起肺炎或肺脓肿;侵蚀血管可引起咯血 侵蚀食管可产生支气管食管瘘;累及胸膜时可引起血性胸水;压追颈交感神经时可引起霍纳综合征病变侧上眼睑下垂、瞳孔缩小、皮肤无汗)。
二.食管癌
食管癌常发生在食管较狭窄的部位(即环状软骨处、 气管分权处及平膈肌处),以中段最多(50%),下段次之(30%)。早期 癌为原位癌或侵入黏膜下层早期浸润癌,但未侵犯肌层。临床无明显症 状,手术后五年存活率达90%以上。中晚期癌则侵入肌层,临床出现吞 咽困难等症状。肉眼形态可分4型:①髓质型:肿瘤在食管壁内生长,食 管壁均匀增厚,管腔狭窄。切面癌组织灰白色,似脑髓组织。②蕈伞型肿瘤呈蕈伞状突入食管腔。③溃疡型:肿瘤形成巨大溃疡(图17-26)。④缩窄型:肿瘤沿食管壁浸润,累及食管全周,并伴有纤维组织增生,形成明显的环形狭窄。镜下绝大多数(90%)为鳞状细胞癌,少数为腺癌或小细胞癌及腺鳞癌。
癌可浸润穿透食管壁直接侵入邻近器官。食管中段癌可侵入支气管、奇静脉、胸导管、胸膜、肺及脊椎等,下段癌常侵入贲门、膈
肌、心包等处,可引起大出血、食管支气管瘘、脓胸、肺脓肿、心包炎等并发症。癌的转移首先到局部淋巴结,中段癌多转移到食管旁及隆肺门淋巴结,下段癌常转移至食管旁、贲门及腹腔淋巴结。晚期则发生血道转移,以转移至肺及肝为最常见。
三.胃癌
3.病理变化胃癌的好发部位为胃窦部,以沿小弯侧为多(占约75%),少数发生于胃体部及贲门。早期胃癌指癌组织浸润仅限于黏膜及黏膜下层,分为隆起型、表浅型、凹陷型。手术后五年存活率达90%以上。进展期胃癌癌细胞浸润至肌层甚至浆膜。其肉眼形态可分为三型:①蕈伞型:癌向黏膜表至浆膜。其肉眼形态可分为三型: 积性肺炎 长,呈息肉状或蕈状突入胃腔内、②溃疡型:部分组织坏死脱落面形成溃疡,溃疡直径常超过2cm,底 凸不平,边缘隆起,如火山口状,③浸润型:癌向胃壁内你漫性浸润,使全部胃壁增厚变硬,胃 的囊袋,称为革囊胃( linitis plastica)
四.结、直肠癌
结、直肠癌的好发部位以直肠为最多(90%),其次顺序为乙状结肠、盲肠及升结肠。结、直肠癌多 主自大肠黏膜腺上皮,一般为腺癌,少数发生在肛门附近,则为鳞状细胞癌。根据其肉眼形态,一般可分为四型: (1)隆起型:肿瘤向肠腔内突出呈息肉状或盘状肿物常发生于盲肠及降结肠。镜下多为分化较好的腺癌。
(2)溃疡型:肿瘤表面质破凹陷,边缘坚硬隆起,形成火山喷口状溃疡,可引起腹泻、黏液血便等症状。镜下多为分化不良的腺癌。
(3)浸润型:肿瘤向肠壁深层弥漫浸润,可累及肠管全周,使肠壁增厚而致肠腔环状狭窄常发生于乙状结肠及直肠,引起不同程度的肠梗阻,粪便呈铅笔状,镜下多为单纯癌或未分化癌。
(4)胶样型:主要发生于直肠,肿瘤外观及切面皆呈半透明胶冻状。镜下可见大量印戒细胞及黏液湖。
五.原发性肝癌
3.病理变化早期肝癌也称小肝癌,指单个癌结节直径在3cm以下或结节数目2个,直径总和在3cm以下的肝癌。临床无症状,但血清甲胎蛋白(AFP)可阳性。中晚期肝癌分为:(1)结节型:最多见,多发生于已有肝硬化的肝脏。肝内散在多数大小不等的圆形或椭圆形瘤结节,切面 见多数大小不等、境界清楚的结节,呈灰白或黄绿色。
(2)巨块型:肿瘤为一巨大实体肿块,多位于肝右叶,甚至可占据整个右叶,切面黄绿色或灰白色,中心常有出血及坏死,周边常可见散在的卫星状瘤结节。
(3)弥漫型:常发生在肝硬化基础上,肝内弥漫分布极小的结节,肝体积多不增大。本型少见
肝癌在镜下可分为三型
(1)肝细胞癌:最多见,来源于肝细胞。癌细胞分化好者与肝细胞相似,常呈多边形,胞质丰富,有时可含胆汁小滴,核大深染;分化差者异型性明显,常有瘤巨细胞。癌细胞排列多呈条索状、梁柱状、腺管样或实体团块状。
(2)胆管上皮癌:较少见,由肝内胆管上皮发生,常形成乳头状腺癌或单纯癌
3)混合型肝癌:具有上述两种结构,少见。
六.鼻咽癌
鼻咽癌常发生于鼻咽顶部、其次为外侧壁及咽隐窝。原发瘤常甚小,呈半球形隆起于黏膜面,或形成溃疡,或在黏膜下浸润,不易被察觉。显微镜下主要可分为四型,即鳞状细胞癌(以低分化鳞癌为多见)腺癌、泡状核细胞癌(癌细胞核大,圆形或卵圆形,染色质少,呈空泡状,有1-2个肥大的核仁。癌细胞间可见淋巴细胞浸润,过去称为“淋巴上皮癌”)以及未分化癌(癌细胞小而圆或呈短梭形)
扩展:癌向深部浸润甚为突出,向上可经卵圆孔破坏颅底,甚至破坏蝶骨、侵犯脑垂体:又可通过 破裂孔侵犯海绵窦附近组织,使Ⅱ~Ⅶ对脑神经受损,引起偏头痛、斜视、复视等症状。向外侧扩展,可侵犯咽 鼓管而至中耳,引起听力障碍。向下扩展可侵犯软及会厌部,引起声音嘶哑及吞咽困难。向前扩展可侵犯 外,引起鼻塞、血涕等。向后扩展可穿过鼻咽后壁,侵犯上段颈推及颈髓 (2)淋巴道转移:鼻咽部黏膜固有层有丰富的淋巴管,故早期即可经淋巴道转移。一般先转移到咽 体巴结,然后至颈上深部淋巴结,多为同侧,亦可双侧转移。继而沿胸锁乳突肌向下扩展至纵隔淋巴 多数肿大的淋巴结互相粘连,在颈部形成大而硬的肿块,可压迫第Ⅸ-对脑神经和颈交感神经起相应症状 (3)血道转移:以肝、肺、骨多见,亦可转移至肾上腺、胰腺等处。
七.子宫颈癌
子宫颈癌的发生来源自子宫颈外口的鳞状上皮或子宫颈管黏膜柱状上皮,前者形成鳞状 犬细 胞癌,后者形成腺癌,两者同时出现则为腺癌。鳞状细胞癌最为多见(占90%以上),一般多在于宫颈糜烂 的基础上,鳞状上皮发生非典型增生,当重度非典型增生累及上皮全层时,即为原位癌,原位癌可维持较长时 阴而不发展。当其继续扩展而突破基膜向深部浸润时,即为浸润癌。早期浸润癌时,宫颈黏膜潮红,粗糙或细 粒状,易出血,称为摩烂型,常有白带增多及接触性出血症状。进一步发展则宫颈变大变硬,可有结节状突 起,称为结节型;或呈菜花状突出,表面有坏死及溃疡,称为外生菜花型。癌组织切面色灰白,向周围组织浸 围组织无明显界限。
扩散子宫颈癌可直接蔓延至阴道壁、子宫旁组织及双侧阔韧带,形成固定的硬块,常可压迫输尿管面引 起肾孟积水、肾孟肾炎及尿毒症。癌又可向前浸润膀胱壁,向后浸润直肠,形成子宫膀胱痿或子宫直肠。淋巴道转移首先到宫颈旁淋巴结,而后至闭孔、骼外、骼总等盆腔淋巴结,再到腹膜后淋巴结。晚期可血道转移至肝及肺。
八.乳腺癌
乳腺癌一般为单侧发生,多位于乳腺外上象限, 其次为中央区及内上象限。根据其组织发生和形态结构,乳腺癌可分为
(1)非浸润性癌:包括导管内原位癌以及小叶内原位癌。分别发生于乳腺小叶的终末导管、腺泡及末梢导管。癌细胞未突破基膜,预后良好。
(2)浸润性癌:包括浸润性导管癌、浸润性小叶癌以及特殊类型的浸润癌(髓样癌、黏液癌、腺癌等)。 位于乳头下的癌肿,如累及大导管又伴有大量纤维组织增生时,可使乳头下陷,癌组织如在真皮淋巴管内 扩散,可阻塞淋巴管,导致皮肤水肿,毛囊汗腺处的皮肤因受皮肤附件牵引而相对下陷,造成皮肤呈橘皮样外观。
扩散乳腺癌直接蔓延可浸润筋膜、胸肌甚至肋骨。淋巴道转移发生较早(由于乳腺的淋巴管甚为丰富),首先转移到同侧腋窝淋巴结,再进而转移至锁骨下及锁骨上淋巴结,部分病例可 乳淋巴管转移至胸骨旁及纵隔淋巴结;少数可通过胸壁深部的筋膜淋巴管丛转移至对侧腋窝淋巴结转移至肺、骨、肝、脑等
九.绒毛膜癌
化绒癌多位于子宫底部,常侵入深肌层,甚而 穿透宫壁达浆膜外。有严重的出血及坏死,呈暗红色,似血凝 块,质脆易碎。显微镜下可见肿瘤有两种恶性细胞组成,一种似细胞滋养层细胞,呈多角形。另一种似合体滋养层细胞,呈带状,多核。这两种癌细胞常混合排列成团块或条索状,其间有广泛的出血与坏死。
扩散宫体的绒毛膜癌可蔓延至宫颈,亦可穿透子宫子壁至阔韧带或腹腔,而导致腹腔大出血。由于绒癌细胞具有侵袭血管的特性,故肿瘤甚易发生血道转移。早期即可转移至肺(引起咯血)、脑(引起脑卒中)肝、肾、肠等器官。少数病例在切除原发癌后,转移癌可自行消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