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辞职后的第413天,计数器陷阱

辞职后的第413天,计数器陷阱

作者: 活的自由点 | 来源:发表于2022-12-04 17:51 被阅读0次

    我读到了计数器陷阱这一章,让我产生了迷惑。

    大意就是讲,不要量化你的目标,如果你的目标被量化了,你就会只关注数量,而会忽略质量。

    比如,一个学生的作业是要完成5张卷子,他就会赶进度,把5张卷子做完再说。做卷子最高效的方法就是先把会的做完,不会的空下,等做完之后,再来看那些不会的题目。

    大多数学生,当做完5张卷子后,可能就到睡觉的时间了。就不想回头看那些不会的题了。也感觉自己做完卷子了,就写完作业了。不会的,那等老师讲的时候,再说吧。

    其实最后的结果是,学生会的还是会,不会还是不会。做了这5张卷子和没有做之前,学生的水平没有任何的提升。

    但是做了这5张卷子的这个行为,又会给学生和老师一个错觉,学生在这一节章用了足够的时间,也很努力了,应该学会了。

    不过书中举的是读书的例子,有很多人都会晒,自己一年读了多少本书。每天要求自己读多少页书,这一周或者一月要读完几本。为了自己这个数量目标,就会陷入赶时度的陷阱里。

    为了完成一天,一周,或一个月的读书目标。即使看到一些让自己感觉兴趣的内容,也会匆匆看一下,并不会停下来多思,多想。想着读完后再来看一下。当读完这本书后,又要忙着赶下一个目标。

    当你真读这本书后,就会感觉好像读了,又好像没有读。大致有印象,但是里面具体的内容却说不出来。这样“流水线”读书,读再多,也是在安慰自己努力过了,最后得出结论是,自己读了这么多书,但用处不大。

    原因在于量化目标,实质上是一种“降维”的做法。它并没有真正解决问题,而是通过把问题简单化、平面化,让你产生了一种“解决问题”的错觉

    这一个观点我感觉说的很有道理,我之前学习时,也陷入这个计数器陷阱里,每天算自己花在学习的时间用了多少,这一天没有玩手机,只学习了,会感觉自己努力了。而自己玩手机没有学习,就认为自己没有努力,会很懊悔。

    但是自己真的学了多少,会了多少,自己也没有太在意。当在考试前,开始做题时,才发现大多数的题都不太会。一下子自己就崩了,好像自己努力白费了。

    只关注数量,而不关注学得怎么样,只会营照努力的假象,骗的只有自己。

    可是在其他书中也说了,想要养成一个习惯,先给自己订一个一个目标,目标做的越具体越好。比如,想读书,不能只给自己一个想法,而是要把这个想法对自己来说是可行的,要提前想好要读哪本书,读到哪里,读到哪一页。

    把这个问题想的越细,你在读书时,就不用再想了,直接拿起来就可以读。

    最后读到哪一页这不就是量化目标最具体的表现吗?我认为,这样的说法其实也没有错。

    比如学生做作业的例子,如果老师不布置5张卷子,只告诉学生,把以前不会题的弄会它。这样没有具体可参考的量化,有几个学生会去做作业呢?谁做谁没有做,也不好判定吧。所以老师直接给出一个最简单粗暴的方式,量化作业。

    我单独看,这两个观点我都认为是对的,要拿到一起看,我就感觉有些矛盾。

    是不是自己还是没有理解透彻呢?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辞职后的第413天,计数器陷阱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qivf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