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虑,anxiety,这个词汇什么时候出现的值得查一查,英语什么时候,汉语又是什么时候。我没考证过,但是考证有意义,大概知道这个词汇描述的精神状态在什么时候被人类明显地意识到。
我推测这个词汇出现的时间并不早。诗经里有吗?唐诗宋词里有吗?近代诗歌里有吗?我估计近代之后才有。
焦虑描述的精神状态是新的。很早的时候谈到离别,人们寄情于山川草木,情意绵绵。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现在谈到离别,我呼叫了你三遍,为什么你不接电话?下一秒就要兑现,爱你一万年。前者将遥远拉到近前,历历在目,后者无法把握现在,却要许诺永远,完全弄反了。
焦虑描述的精神状态是无处不在的。上班路上挤地铁,工作间里回邮件,晚上回家管孩子,甚至睡到半夜突然醒过来,人总是感到紧张,似乎没有了舒展轻松的时候。
焦虑描述的精神状态是小的。人们聚焦于只言片语,接连更新的价格,不请自来的推送信息,反应,联系,下结论。一天的大部分时间里都在做着这样的事情。
"于是,我就焦虑了。"焦虑成为了口头禅,人们似乎不加思索就能轻易地识别它,它似乎很平常,它占据了生活空间。
但是,焦虑究竟是什么?还是要仔细辨别一下。知道了是什么,基本上也就明白了为什么会焦虑。人们可能以为焦虑就是压力太大。事实上,人在巨大压力下的反应往往表现很好,否则,人类不可能走到今天。我们的身体和大脑的构造与生理都适应了巨大生存压力进化而来。人类早期面对的压力主要来源于生存危险,大脑感受和识别危险,然后发送信号给身体,迅速调高分泌和运转水平来应对。这套协作机制经过非常漫长的进化而成,经历的时间远远长于人类进入现代生活的时间。可以说,我们的大脑身体还远远没有适应现代生活。现代生活已经非常稳定,生存风险的压力大大降低,我们遇到的压力绝大多数是频繁的低程度的。但是,大脑的识别尚来不及调整,也就是说,大脑对压力的反应是过度的。长期下来,大脑和身体对压力的应对都是错乱的,这是焦虑之源。
现代社会的运行充斥着对这套作用机制的放大器。
在写字楼里,人们在电脑屏幕上看到一个又一个死线,一个又一个提醒和一个又一个突如其来的紧急要求。
在各种市场里,频繁变动的价格以最醒目的方式呈现,不断有人在各种情形下给出交易建议。走在大街上,最常听到的商家鼓噪是现在就怎样怎样,立刻享有如何如何。
在网络上,潮水一般的信息将各种各样的比较连续反复地传播回放,坏消息似乎越来越多。
在平稳的生存环境下,人们却不断地做出各种即时的,短期的"生存"决策,于是,焦虑就产生,并且挥之不去。
网友评论